QQ客服
800062360
歡迎訪問混改并購顧問北京華諾信誠有限公司!
北京、上海、重慶、山東、天津等地產權交易機構會員機構
咨詢熱線:010-52401596
員工持股激勵
2020-05-28
IMF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將萎縮3%。中國今年增長率僅為1.9%。數據顯示,中國第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由于疫情影響,不少行業生產經營活動停滯,甚至有的企業面臨破產倒閉的風險。最近暴露出的海南航空集團的困境就是疫情對企業重大影響的典型事例。
海航集團雖然一直負債率比較高,但尚能正常運營,陳峰再次出山后,也正致力于改善資產結構。但時運不濟,今年2月份以來,疫情使海航雪上加霜,導致公司業務停滯,從而面臨債務高企、資金鏈斷裂、發工資困難的嚴重困境。
作為頂著世界五百強、中國四大航空公司之一、中國第二大民營企業頭銜的知名企業,面臨今天的困境著實讓人惋惜。
海航下一步的走向是什么?重組、分立、出售、破產?還有沒有其他有效辦法?
對此,相信不僅海航的高層和員工都在焦慮地思考,政府和經濟界也都在積極思考尋找有效解藥。
歷史往往有驚人的相似之處。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美國西北航空公司面臨破產困境時,成功實施的以員工持股計劃為核心的重組方案,可以給我們思考和解決海航的困境提供重要參考。同時,也給疫情之下艱難前行的眾多企業以有意義的啟發。
一、美國西北航空公司員工持股案例分析
1、背 景
西北航空公司成立于1926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已經成長為美國第三大航空公司,總資產近50億美元,職工3萬多人,主要經營美國——日本等東方航線。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國政府解除了對航空業的管制,放開價格,取消政府補貼,再加上航空公司數量增加過多,市場競爭激烈,油價上漲,航空業出現了普遍虧損的局面。從1990—1993年,行業虧損額超過了前20年美國航空業盈利的總和,其中西北航空公司是虧損最嚴重的企業。
1993年,西北航空公司的凈收入只有1.6億多美元,而需要償還的本金就有3.3億美元,公司負債高達47.36億美元。按照當時的法律,這種情況可以申請破產保護。但如果公司宣布破產,以公司凈資產償還債務,結果就是股東血本無歸、債權人嚴重受損、員工失業,三方皆輸。
面對這種局面,西北航空公司的股東、債權人、職工決定實行以員工持股為核心的公司重組,以挽回局面。
1994年初,美國西北航空公司的債權人、股東、職工代表三方經過艱難而激烈的談判,在相互妥協的基礎上達成了調整股權結構、實行員工持股、加強公司管理、挽救企業的協議。協議的核心內容是實行員工持股計劃。
2、職工持股實施方案要點
A、西北航空公司的職工在3年內以自愿降低工資的方式,換取公司30%的股權。
B、按比例降低工資。由于職工收入差異很大,因而采取分層、按比例降低工資的辦法。具體做法是:年薪1.5萬美元以下者不降低工資;年薪2萬—2.5萬美元者降低5%工資;年薪3萬—4.5萬美元者降低10%工資;年薪5萬—8萬美元者降低15%工資;年薪8萬美元以上者降20%工資。
C、債權人把部分債權轉為股權,其余債權展期,重新確定還債年限,把還債高峰由1993年推遲到1997年和2003年。
D、債務全部償還后,如果員工想出售股票,公司有義務從員工手中回購股票。
3、實施職工持股后的產權結構與公司治理結構
員工持股后,西北航空公司的股權結構為:公司原有兩個股東持股占52.5%;員工持股占30%;銀行和其他股東占17.5%。
員工持股為有投票權的特殊優先股。職工股股息為5%。職工股可由優先股轉為普通股,并可以在股市上自由轉讓。公司在2003年之前可隨時收回職工股。
職工股也有投票權,由托管機構代理行使投票權。在每次召開股東大會前,托管機構把股東大會上要表決的問題發到職工手中,職工填好意見后交給托管機構,由托管機構根據職工意見行使投票權。
由于員工持股的比例較高,員工代表直接進入公司董事會。公司董事會由15人組成,其中員工董事3人,分別由飛行員工會、技師工會和空姐工會選舉產生。
4、實行職工持股的效果
西北航空公司實行員工持股和債務重組后,公司現金流得到了平衡、債務額度減少、償債期限推遲、經營成本降低,員工動力被充分激發,在很短的時間內扭虧為盈,股票很快增值。
股東保住了公司,債權人擁有了有價值的股權,相應債權也有了保障,員工避免了失業。
當股票增值到每股24美元時,即可完全補償所減少的員工工資,最高時每股增值到37美元,持股員工的收入大為增加。由于員工將新增收入用于繼續購買本公司的股票,員工持股比例曾一度達到55%,成為一個典型的員工控股公司。后來由于股東回購股份和投資情況的變化,員工持股份額發生變化,逐步回落到35%左右。
5、案例總結
本案例充分體現出實施員工持股對于挽救處于困境甚或面臨倒閉的企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本案例的方法、作用和效果可以概括如下:
薪轉股、債轉股、債展期;
降成本、強治理、激動力;
保生存、待時機、再發展。
A、重組的方法:薪轉股、債轉股、債展期
通過薪酬與股權的轉換、債權與股權的轉換、債務期限的轉換,解決了資金鏈斷裂的燃眉之急,換取了起死回生的空間。
B、發揮的作用:降成本、強治理、激動力
薪酬轉股權降低了經營成本,發揮了“經營成本彈性”的作用。因為航空公司的員工工資占經營成本的比重很大,降低經營成本的作用明顯。
員工進入董事會完善了公司治理結構,激發了員工參與公司管理的積極性。
員工成為股東,由雇員變成主人,內在動力空前高漲。
C、產生的效果:保生存、待時機、再發展
在困境中能夠生存下來才是王道,股東放棄一部分利益,保證了企業危機時刻免于倒閉。員工以“背水一戰”的心態投入到工作,“哀兵必勝”,結果是皆大歡喜。
在實施重組的過程中,各方在談判、妥協、決策的過程中以“斷臂求生”的勇氣、以“利弊相權”的智慧達成協議,大股東以放棄股權、甚至公司控制權來避免現實的風險;債權人以部分債權換股權的風險并展期剩余債務的代價避免債權損失;員工接受降薪換股用短期的風險換來長期的利益。三方的這些放棄與妥協最終換來的是企業死而復生的可能與機會。經過共同努力,三方所放棄的東西最后都獲得了補償,并取得了更大的收益。
二、本案例對海南航空公司重組措施的借鑒思考
1、海南航空與美國西北航空有驚人的相似
海南航空今天的處境與西北航空當年的處境有很多共性,西北航空的案例對海南航空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2、海南航空具有借鑒美國西北航空公司的條件和可能
海南航空作為一家知名企業,其社會資源深厚、市場信譽良好、品牌效應明顯,擁有很多優勢,完全具備擺脫眼前的困境、再次輝煌的條件和可能。
據公開資料顯示,海南航空的股權結構,具備用員工持股方式的可行性。
海航的大股東為機構,占股權比例52.25%。個人持股者都是董事會成員,應該有足夠的空間轉讓股權,實施廣泛的員工持股。
對于海南航空今天的處境,在沒有其他更好辦法的情況下,采取薪轉股、債轉股、債展期的方式進行重組,具有重要的探討價值。就看股東、債權人、員工三方的意愿,以及能否在相互妥協的基礎上達成協議。
三、疫情之下,員工持股對于企業擺脫困境是一劑有效的良藥
西北航空公司的案例是在企業危機已無法避免的情況下,生死存亡之際采取職工持股挽救了企業,可以說是“亡羊補牢”的典范。海南航空在危機已迫在眉睫的情況下,完全可以把員工持股作為解決危機的方式之一。
更多面臨危機的企業應該認真把實施員工持股方案擺到桌面上進行思考。經營正常的企業更多的是需要“未雨綢繆”,而不是“亡羊補牢”,認真考慮實施員工持股對企業發展以及防范危機的作用。
員工持股對于受疫情影響嚴重的服務業擺脫危機尤其能夠發揮明顯作用。這類行業經營性人工成本高,員工就業難度大,企業如果利用資本性的股權成本轉換經營性的工資成本,既可以給企業帶來“經營成本彈性”,員工的接受度也比較高,可以在相當大程度上緩解疫情帶來的經營成本壓力,給企業帶來生機。同時可以極大地激發員工的積極性,真正與企業同舟共濟。
員工持股不是特效藥,但卻是一劑有效藥,在多管齊下、綜合施治的前提下,運用得好是可以發揮重要作用的。正如新冠疫情沒有特效藥,但中國把疫情控制住了,而很多國家的疫情卻失控了,這在于政府的決心、智慧、措施和方法,也在于民眾的配合。
危機下的企業也沒有特效藥,誰能在危機下生存發展,這在于企業家的決心、智慧、措施和方法,也在于員工的配合。
員工持股計劃在企業面臨危機時能夠發揮重要的“經營成本彈性”作用,有成功的案例;在企業正常經營的情況下,員工持股也是一個“強大的動力源”,這一點也早已被以華為公司為典范的眾多企業的實踐所證明。
來源:云掌理財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