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工信部消息,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進一步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引導民營制造業企業轉型升級,加快制造強國建設,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環境保護部、商務部、人民銀行、工商總局、質檢總局、知識產權局、工程院、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國防科工局、全國工商聯日前聯合印發了《關于發揮民間投資作用 推進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
針對近年來制造業民間投資增速放緩、活力不強的局面,《指導意見》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民間投資工作的總體要求,圍繞《中國制造2025》,通過一系列措施和保障,破解制約民間投資的體制機制障礙,發揮民營企業在制造業領域主力軍和突擊隊的作用,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培育壯大新動能,改造提升傳統產能,促進制造業向高端、智能、綠色、服務方向發展。
《指導意見》按照“市場主導、問題導向、協同推進、公平共享”的原則,從民營企業反映強烈、制約民間投資、影響提質增效升級的突出問題出發,提出了八項提升民營制造業轉型升級的主要任務,鼓勵支持制造業民營企業提升創新發展能力、兩化融合水平、工業基礎能力和質量品牌水平,推動綠色制造升級、產業結構布局優化、服務化轉型以及國際化發展,指出了民營企業轉型升級的方向任務和工作措施。
為保障各項工作任務落實到位,《指導意見》提出了五個方面的保障措施,包括改善制度供給,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健全人才激勵體系,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加大財稅支持力度以及創新金融支持方式,全方位提升對民營企業的服務水平,推動形成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促進制造業民營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下一步,各相關部門將按照《指導意見》的職責分工,認真貫徹落實《指導意見》的各項任務和保障措施,共同推動形成有利于民營企業轉型升級、促進民間投資的體制機制和政策環境。
關于印發發揮民間投資作用推進實施制造強國戰略指導意見的通知
工信部聯規[2017]243號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全球范圍內孕育興起,制造業重新成為全球經濟競爭的制高點。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增長速度、經濟結構和發展動力發生重大變化,制造業發展站到了由大變強的歷史起點上。民營企業是制造業的主力軍和突擊隊,但近年來受多重因素影響,制造業民間投資增速明顯放緩。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實施制造強國戰略,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釋放民間投資活力,引導民營企業轉型升級,促進制造業向高端、智能、綠色、服務方向發展,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決策部署,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破解制約民間投資的體制機制障礙,加快企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培育壯大新動能,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優化現代產業體系,為建設制造強國提供有力支撐和持續動力。
(二)基本原則
堅持市場主導。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規劃引導和政策支持作用,形成有利于民營企業發展、促進民間投資的體制機制和政策環境。
堅持問題導向。從民營企業反映強烈、制約民間投資、影響提質增效升級的突出問題出發,提出有針對性的措施,及時回應社會關切。
堅持協同推進。與化解過剩產能、促進企業轉型升級、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和企業杠桿率等工作有機結合,加強部門協同,引導企業、社會中介和公眾參與,形成合力。
堅持公平共享。推進產業政策由選擇性向功能性轉變,形成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促使各類市場主體平等有效地獲取政策信息并受益。
二、主要任務
(一)提升創新發展能力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