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百姓消費升級的發展趨勢,針對新的消費領域、新的消費模式和新的消費熱點,著眼關鍵環節和風險點,創新監管思維和監管方式,加強市場監管的前瞻性,消除消費隱患,促進新消費市場健康發展。
加強新消費領域維權。規范電商、微商等新消費領域,強化電商平臺、社交平臺、搜索引擎等法律責任,打擊利用互聯網制假售假、虛假宣傳等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凈化網絡商品市場,落實網絡、電視、電話、郵購等方式銷售商品的七日無理由退貨制度。強化電信運營商、虛擬運營商的法律責任與社會責任,嚴懲不良企業利用頻道、號碼資源進行欺詐的行為。加強對消費者個人信息的保護,加大對違法出售、提供、獲取消費者個人信息的處罰力度。
加強新消費領域監管。創新對網約車、房屋分享等新業態的監管,完善服務標準和規范,建立鼓勵發展和有效規范相結合的監管機制。加強對平衡車、小型無人機等智能休閑產品的引導和規范,督促生產企業完善質量安全標準,取締無技術資質、無規范標準的生產經營行為,防范安全風險。加強對旅游、文化、教育、快遞、健身等新興服務消費的監管,完善服務質量標準,強化服務品質保障,做好服務價格監管。加強對預付卡消費的規范,強化對預付卡企業資金管理、備案機制、退費解約等關鍵環節的監督檢查,保障消費安全。
(三)加強重點人群消費維權。
維護老年人消費權益。豐富老年人消費需求,加大對老年保健食品、健康用品、休閑旅游等領域虛假宣傳、消費欺詐的整治力度,清除消費陷阱。提高老年用品設計、制造標準,確保老年用品的安全性、便捷性和適用性。規范基本生活照料、康復護理、精神慰藉、文化服務等養老服務設施,提高服務質量,滿足日益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
維護未成年人消費權益。加強對嬰幼兒用品的監管,提高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加大對嬰幼兒奶粉、食品、服裝、玩具等的抽查檢驗力度,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確保嬰幼兒消費安全。加強學校體育設施器材、文化用品的質量安全監管,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提供保障。加強對康復治療、特殊教育市場監管,嚴格經營資質和服務標準,嚴厲查處無照無證經營、超范圍經營等不法行為。
(四)加強農村市場監管。
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堅持普惠性、均等化發展方向,把加強農村、農民的消費維權作為重要任務,提高城鄉消費維權的均等化水平。
加強農村消費市場監管。開展農村日常消費品質量安全檢查,防止把農村作為假冒偽劣商品的傾銷地。圍繞重要節慶時點和春耕、夏種等重要時段,突出城鄉結合部、偏遠鄉鎮等重點區域,對農副產品市場、農業生產資料市場等商品交易市場開展綜合治理,推動誠信示范市場建設,維護農村市場秩序。以日常大宗生活消費品為重點,針對假冒偽劣和侵權易發多發的商品,從生產源頭、流通渠道和消費終端進行全方位整治。結合農村電商發展,在消費網點設立消費投訴點,方便農民就近投訴維權。
保障農業生產安全。圍繞重點品種和相應農時,以“打假、護農、增收”為目標,加強對農機、農藥、肥料、農膜、種子、獸藥、飼料等涉農商品質量監管,開展農資產品抽檢,嚴厲打擊假劣農資坑農害農行為,切實保護農民權益。深入開展“合同幫農”、“紅盾護農”等專項執法,指導農資經營者完善進貨查驗、票據管理等制度,推動農資商品質量可追溯,建立維護農村市場秩序的長效機制。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
國發〔2017〕6號 關于印發十三五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