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化基礎能力。形成政府、企業、學會協會、科研機構等多方共建、協同推進的標準化工作平臺和工作格局。
三、重點任務
(一)管理制度機制建設。
研究制定標準化管理、實施監督及評估辦法,完善標準制修訂程序,建立標準審查責任制,規范標準化工作各環節管理。強化對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考核管理。探索建立標準化成果獎勵制度,調動標準化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建成標準化信息平臺,實現標準制修訂過程的在線管理和信息共享,提高標準信息公共服務能力與水平。建立強制性標準實施情況統計分析報告制度。推動免費向社會公開公益類推薦性標準文本。
加強政策創新、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鼓勵地方結合實際制定地方標準。充分發揮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和創新活力,推動企業標準和團體標準的培育和發展。選擇智能交通產業聯盟、公路學會等具有法人資格和相應專業技術能力的社會團體開展團體標準示范試點,探索團體標準制修訂程序,及與國家、行業標準的銜接。支持交通運輸企業實質性參與國內外標準化工作。鼓勵企業制定具有競爭力的企業標準,建立企業產品和服務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和監督制度,推進落實企業標準化主體責任。
(二)強制性標準制修訂。
組織開展現有強制性標準的梳理,對不再適用的予以廢止,對不宜強制的轉化為推薦性標準,對需要上升為強制性國家標準的行業標準適時轉化。
強制性標準應嚴格限定在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生態環境安全和滿足社會經濟管理基本要求的范圍內,具有充分的法律法規依據,技術內容與安全、健康和環保直接相關,具有可操作性和可驗證性,能夠保證強制執行效果。
工程質量強制性標準。制定公鐵并行及交叉設施、公鐵兩用橋梁和隧道等綜合交通運輸復合通道相關工程技術標準。制修訂鐵路工程、公路路線、水運工程地基等設計規范和公路工程、水運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制定工程耐久性設計及施工強制要求,修訂高速鐵路驗收技術規范。
安全應急強制性標準。制定交通運輸企業安全生產管理系列標準,制定鐵路、公路、水運等工程建設風險管理、安全設計標準。制修訂公路隧道運營安全管理、公路交通安全設施設計,以及道路、內河、港口危險貨物的包裝、裝卸、運輸等技術要求,修訂液化氣、石油化工碼頭安全作業規程。修訂道路交通標志標線、導助航標志、道路運輸危險貨物車輛標志、航行警告等標準。制定內河船型尺度標準。制修訂船員職業安全與健康相關標準,以及潛水員、水上救生員安全作業規程相關標準。適時修訂郵政業安全生產設施設備配置和快遞安全生產操作相關安全標準。
節能環保強制性標準。制修訂鐵路聲屏障、環境保護設計等標準,修訂公路環境保護設計、公路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等標準規范,制修訂水運工程環境保護設計規范。制修訂港口碼頭單位產品能耗限額、快遞封裝用品系列國家標準等節能標準。推動修訂船舶防污染等標準。
(三)推薦性標準制修訂。
加強綜合交通運輸、安全應急、運輸服務、工程建設與養護、信息化和節能環保領域的推薦性標準制修訂,支撐安全便捷、暢通高效、綠色智能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
推薦性標準主要包括基礎通用,與強制性標準相配套的國家推薦性標準,以及能夠滿足行業重要產品、工程技術、服務和管理需求的行業推薦性標準。
綜合交通運輸領域。著力推進鐵路、公路、水運、民航和郵政領域,涉及兩種及以上運輸方式協調銜接和共同使用的標準制修訂,主要包括綜合客貨運樞紐、旅客聯程運輸、貨物多式聯運、載運工具及換裝設備、綜合運輸統計與評價等方面。
重點領域一:綜合交通運輸
綜合客貨運樞紐:術語,通用技術要求,服務功能與規范,分類分級,導向標識標線,安全應急通用規則,換乘區域設施設備配置要求,轉運設施設備配置要求等。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
十三五 交通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