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重點:
1.完善創業人才培養和流動機制。深化創業創新教育改革,建立創業理論研究平臺,完善相關課程設置,實現創業創新教育和培訓制度化、體系化。落實高校、科研院所等專業技術人員離崗創業政策,建立健全科研人員雙向流動機制。加大吸引海外高水平創業創新人才力度。
2.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全面落實改進科研項目資金管理,下放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權等改革措施,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比例,加大股權激勵力度,鼓勵科研人員創業創新。開放各類創業創新資源和基礎設施,構建開放式創業創新體系。
3.構建大學生創業支持體系。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落實大學生創業指導服務機構、人員、場地、經費等。建立健全彈性學制管理辦法,允許學生保留學籍休學創業。構建創業創新教育和實訓體系。加強創業導師隊伍建設,完善兼職創業導師制度。
4.建立健全雙創支撐服務體系。引導和推動創業投資、創業孵化與高校、科研院所等技術成果轉移相結合。完善知識產權運營、技術交流、通用技術合作研發等平臺。
(三)企業示范基地。
建設目標:
充分發揮創新能力突出、創業氛圍濃厚、資源整合能力強的領軍企業核心作用,引導企業轉型發展與雙創相結合,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探索形成大中小型企業聯合實施雙創的制度體系和經驗。
建設重點:
1.構建適合創業創新的企業管理體系。健全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結合國有企業改革,強化組織管理制度創新,鼓勵企業按照有關規定,通過股權、期權、分紅等激勵方式,支持員工自主創業、企業內部再創業,增強企業創新發展能力。
2.激發企業員工創造力。加快技術和服務等雙創支撐平臺建設,開放創業創新資源,為員工創業創新提供支持。積極培育創客文化,激發員工創造力,提升企業市場適應能力。
3.拓展創業創新投融資渠道。建立面向員工創業和小微企業發展的創業創新投資平臺,整合企業內外部資金資源,完善投融資服務體系,為創業項目和團隊提供全方位的投融資支持。
4.開放企業創業創新資源。依托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和服務平臺,探索服務于產業和區域發展的新模式,利用互聯網手段,向社會開放供應鏈,提供財務、市場、融資、技術、管理等服務,促進大中型企業和小微企業協同創新、共同發展。
五、步驟安排
2016年上半年,首批雙創示范基地結合自身特點,研究制定具體工作方案,明確各自建設目標、建設重點、時間表和路線圖。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教育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務院國資委、中國科協等部門和單位論證、完善工作方案,建立執行評估體系和通報制度。示范基地工作方案應向社會公布,接受社會監督。
2016年下半年,首批雙創示范基地按照工作方案,完善制度體系,加快推進示范基地建設。
2017年上半年,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相關部門組織對示范基地建設開展督促檢查和第三方評估。對于成熟的可復制可推廣的雙創模式和典型經驗,在全國范圍內推廣。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
大眾創業 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