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產權協會市場服務專業分會副會長單位
北京,上海,天津,重慶產權交易所會員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今年是國企混改大年,作為國企混改的重要體現形式,近期,員工持股有不少新動向。統計顯示,目前北京、上海、陜西、湖南、湖北、四川、山東等近20個省市明確要推進地方國企員工持股試點。這輪員工持股試點有哪些新變化?釋放出怎樣的信號?
本輪員工持股試點呈現四大特點截至目前,A股大約有上百家上市國企推出員工持股計劃。北京、上海已相繼出臺了關于員工持股的實施辦法和方案。其中,上海國際港務集團推出的員工持股計劃,已有超過1.6萬名員工參與認購。咱們先來看看這一輪已經出臺的員工持股實施辦法和方案。
北京市國資委的計劃是:北京市員工持股試點工作主要集中在新能源、生活服務業、文化創意產業等領域,初步圈定北汽新能源、慶豐包子鋪、正達坤順等6家企業作為試點,按照北京國企分類,這些試點企業都是競爭類企業。
上海則選取5至10家企業開展首批試點,并對企業分類、股權結構、管理制度、營收來源等條件作出限制。其中,上海國際港務集團推出的員工持股計劃,有超過1.6萬名員工參與認購。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李錦總結,當前員工持股改革有四個特點:包括做增量不做存量,在充分競爭行業開展,防止管理層拿大股,科研人員占的比例比較大。
李錦:“第一個特點是以增量為主,很少涉及到存量。第二個特點是在競爭性領域開展,壟斷性企業開展的比較少。第三,這次員工持股和以前相比一個很大的區別就是管理層持股比較少。最后一個特點就是科研單位、科研人員占的比例相對比較大。”
地方國企“先人一步”,領先中央企業一位地方國資人士告訴記者:“各個地方在總體方案的基礎上,根據各地的產業結構、企業特點等制定相應的細化方案,為的就是加快改革落地,不少省份都明確提出要擴大試點企業,一些省份的試點企業名單也都在甄選上報。”多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在員工持股領域的試點,目前地方國企的改革已經“先人一步”,領先于中央企業。
誰能持股?多大比例?細節仍然需要更明確國企混改中的員工持股試點正在加速,試點企業有望擴圍。但是,不確定因素仍然比較多,問題該如何解決? 比如在持股比例方面,相當多的國企偏于謹慎,將員工持股的比例控制在10%以內,遠低于“員工持股總量不高于30%”的上限。國企改革專家周放生認為,持股比例過低,可能難以顯著激發廣大員工積極性,與企業形成利益共同體,應該正確認識員工持股的作用。
周放生:“員工自己拿錢持股,他在維護自己利益的同時也就維護了國有資產的利益。員工持股是把員工的利益和企業的利益捆在一起,更有利于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另外,為了減少國有資產流失的嫌疑,多數國企的員工持股計劃完全靠定向增發,結構比較單一。不僅如此,在參與試點的員工范圍上,不少國企明確為“骨干員工”,但哪些是“骨干員工”目前沒有清晰界定。長期觀察國企改革的業內人士李先生說,現在首先面臨的就是哪些人可以持股的問題。
李先生:“科研人員可以持股,那么一些操作性的崗位,比如流水線上的工人,他們能不能持股?哪些人可以持股必須要搞清楚。”
按照試點意見,持股員工將優先設定在關鍵崗位工作,并對公司經營業績和持續發展有直接或較大影響的科研人員和業務骨干。但對于國有企業同樣有著突出貢獻的企業管理層能否實現“員工持股”,目前各地還沒有可供復制推廣的典型經驗。李先生認為,一方面是國企改革的動作比較謹慎,另一方面不排除部分企業管理者害怕背上國有資產流失的帽子,都不動,都想看看誰先動。周放生直言,應該呼喚改革精神,要知道,不改革才是最大的問題。
周放生:“國企改革要大膽的推進,不干就是最大的問題。在操作的過程中要按照中央和地方文件的要求規范運作。”
完善法規,給改革者吃下“定心丸”具體操作上,有業內人士建議,應該建立完善的退出機制、相對透明的公示制度以及較強的監督約束,。與此同時,員工持股要注意底線,可以設立負面清單,明確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此外,李錦建議,應該在法規政策層面給改革者更多的保障,讓他們能夠放心大膽的去改革。
李錦:“有些政策規定,特別是在產權交易中的一些法規政策標準還不夠明確,所以就影響了改革的進度。有關政策應該早
最近動態
關鍵詞標簽
掃一掃,關注更多最新資訊
我們致力于提供優質高效的全要素綜合服務、
協助您實現針對產權交易和融資交易的戰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