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一些國際知名的研究機構、咨詢公司的調查結論,國外并購失敗的比例達六成以上,國內企業并購的成功率僅僅三成左右,可見并購后成功的難度很高。
近期考察了兩家上市公司,都在前幾年進行了多輪次的并購擴張,也簽訂了業績對賭協議,但是現在并沒有達到當初設定的發展目標,主要原因都是并購后整合不到位,團隊不能形成合力,業務不能協同運作,花了大價錢買來的企業反而煩心不已。
一、失敗原因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個的不幸,但綜合來看,并購后失敗的企業大都包含以下原因。
1.估值過高
前幾年資本市場并購風日盛,許多的企業都以很高的估值被并購,高估值帶來高商譽,對賭期后上市公司業績壓力非常大,在經營目標上往往就會產生分歧,時間久了就會產生矛盾,業務運行就很難順利的協同起來。
2. 團隊難融合
作為規模擴張手段的并購在監管及財務層面是成功實施了,但是并購來的企業畢竟不是老板自己的親兒子,團隊磨合上總是做不到位,“正所謂人不對了,事也就不對了”。
3. 理念不對路
對經營理念和思路不一致導致雙方產生矛盾,并購前上市公司有規劃好的企業發展方向以及業務范圍,但并購進來的企業作為價值鏈的一環或者產業生態的一個物種,不一定理解企業戰略,在運營上形不成協同,仍然獨立發展。
4. 文化不一致
企業文化不一致,有的企業是進取型文化,有的企業是穩步發展型文化,文化產生沖突,導致整體效果發揮不出來。
二、成功原因
并購后的成功整合才是上市公司的管理真功夫,最起碼應該做好以下五個方面。
1. 戰略重塑
并購后企業戰略重塑,雖然上市公司有一定的發展戰略,但是新的團隊進來必須把戰略重塑,并進行深入宣貫,做好價值傳播,以統一的戰略規劃凝聚和激勵團隊。
2. 深入了解
并購過程中一定要慎重,并購就像兩個人結婚,一定要深入考察被并購的企業,全面深入的盡職調查,排除潛在風險,除了業績上能給上市公司帶來增量,業務協同性、團隊互補性、公司一體化運營非常重要,當然更不能被或有風險引火燒身。
3.建立互信
雙方團隊認同感非常重要,尤其是跨界并購,上市公司不具有新業務的管理能力,還要依靠原團隊運營管理,如果雙方沒有很好的認同對方,一段時間后雙方產生矛盾,損害的將是上市公司及其股東的利益。
4. 管控合身
并購后上市公司管控模式的建設,通過有利于公司整體發展并適合行業特點的管控模式和體系的建設,達到權利放到位,各公司有積極性、自主性;又管得住、不失控、不發生風險,有利于公司長期戰略目標的實現。
5. 文化一致
企業文化的一致性,企業文化一致,行為方式一致,才能更好的產生協同效應。
雖然很多企業在資本市場取得了成功,通過并購實現了產業升級、產業轉型,進行了新的產業布局,但是并購后成功整合更重要。
來源:和君咨詢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
企業并購 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