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判要旨
雖然國有產權轉讓應當進產權交易所進行公開交易,但因產權交易所并不具有判斷交易一方是否喪失優先購買權這類法律事項的權利,在法律無明文規定且股東未明示放棄優先購買權的情況下,享有優先購買權的股東未進場交易,并不能根據交易所自行制定的“未進場則視為放棄優先購買權”的交易規則,得出其優先購買權已經喪失的結論。
案情簡介
一、新能源公司股東為電力公司、中靜公司,雙方持股分別為61.8%、38.2%,其中電力公司為國有企業,其持有的股份為國有產權。
二、2012年2月15日,新能源公司通過股東會決議,內容為:1、同意電力公司轉讓其所持61.8%股權;2、中靜公司不放棄優先購買權。
三、2012年6月1日,新能源公司將股權公開轉讓材料報送國有產權交易所(聯交所)。聯交所對該股權轉讓信息進行公告:交易條件為總價款48,691,000元,一次性付款,另外擬受讓方須代目標公司償還3,500萬元債務,公告期一個月;其他股東擬參與受讓的,應在公告期間提出受讓申請,并在競價現場同等條件下優先行使購買權,否則視為放棄受讓。
四、電力公司通過特快專遞、公證等方式通知了中靜公司掛牌信息。7月2日,中靜公司向聯交所發函稱,系爭轉讓股權信息披露遺漏、權屬存在爭議,以及中靜公司享有優先購買權,請求暫停掛牌交易,重新披露信息。
五、7月3日,水利公司與電力公司簽訂產權交易合同,內容為:水利公司以公告價受讓電力公司持有的新能源公司61.8%股權,并須代新能源公司償還3,500萬元的債務等。同日,聯交所給中靜公司發出不予中止交易決定書。9月11日,新能源公司將水利公司列入股東名冊,但未辦理工商登記變更。
六、中靜公司認為其對61.8%股權享有優先購買權,并要求按公告條件行使該優先購買權,電力公司、水利公司及聯交所則認為中靜公司未進場交易已喪失了優先購買權。
七、中靜公司為維護自己合法權益,訴至上海市黃浦區人民法院,經審理判定:中靜公司對電力公司轉讓的股權享有優先購買權。
八、電力公司及水利公司均不服,上訴至山海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判決,駁回上述,維持原判。后該案被最高人民法院公報刊載為公報案例。
敗訴原因
一、未進場交易并不意味著放棄優先購買權。
雖然國有產權轉讓應當進產權交易所進行公開交易,但因產權交易所并不具有判斷交易一方是否喪失優先購買權這類法律事項的權利,在法律無明文規定且股東未明示放棄優先購買權的情況下,享有優先購買權的股東未進場交易,并不能根據交易所自行制定的“未進場則視為放棄優先購買權”的交易規則,得出其優先購買權已經喪失的結論。
從商事交易的角度來說,商事交易盡管要遵循效率導向,也要兼顧交易主體利益的保護。并且,具有優先購買權的股東未進場交易,聯交所亦可通知其在一定期限內作出是否接受最后形成的價格的意思表示,不到場并不必然影響交易的效率。若片面強調具有優先購買權的股東不到場交易則喪失該權利,無疑突出了對聯交所利益和善意第三人利益的保護,而弱化了對具有優先購買權的股東利益的保護,必將導致利益的失衡。
二、電力公司未將包含擬受讓人信息的轉讓通知告知中靜公司,在通知內容上存在瑕疵。
我國《公司法》規定了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股權的,應當向其他股東充分履行通知義務。其他股東在同等條件下享有優先購買權。此處所涉通知的內容,應當包括擬轉讓的股權數量,價格、履行方式,擬受讓人的有關情況等多項主要的轉讓條件。結合本案,在中靜公司已明確表示不放棄優先購買權的情況下,電力公司確定將股權轉讓給水利公司后,并未將明確的擬受讓人的情況告知中靜公司。故而對于中靜公司及時、合法的行權造成了障礙。而權利的放棄需要明示,故不能當然地認定中靜公司已經放棄或者喪失了該股東優先購買權。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
產權交易場所 國有股權 股東未進場競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