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統籌推進“證照分離”和“電子營業執照”改革。各地要配合“證照分離”和“多證合一”改革的開展,形成以總局為全國統一信任源點的電子營業執照運行管理體系。要同步推進電子營業執照在本地政務系統中的應用,發揮電子營業執照無介質、防篡改的特性,積極主動做好同各部門的對接,為各部門開發開放數據和應用接口、提供市場主體身份識別服務,逐步使電子營業執照成為各行政審批部門在進行網上審批和監管時認證企業身份、管理企業信息的有效方式和工具,逐步發揮電子營業執照在市場主體和相關法人、股東身份識別、電子簽名、電子檔案、信息查詢等方面的作用。
四是統籌推進“證照分離”和經營范圍登記便利化改革。各地要主動適應新產業、新行業、新業態持續涌現的新情況,堅持“發展與規范管理相結合”,貫徹落實好《企業經營范圍登記管理規定》。要配合推進“證照分離”改革需要,加強對“證照分離”改革涉及到的各行政許可項目的研究,明確、規范各行政許可事項的經營范圍表述,并按照《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7)及時進行系統改造,調整經營范圍表述,做好“證照分離”后置審批、監管部門的信息推送工作共享。
六、做好“證照分離”改革的組織保障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證照分離”改革牽涉面廣、情況復雜,各地要充分認識“證照分離”改革的重要意義,高度重視,加強組織領導,勇于擔當,落實推進改革的各項舉措。 要積極爭取地方黨委、政府的支持,主動參與實施方案的制定,形成政府支持、部門協同的工作機制。
二是注重宣傳引導。要利用各種形式向社會廣泛宣傳,提高公眾對各項改革的知曉度,營造良好的改革氛圍。利用政府網站等載體,將工商登記的統一表式、提交材料規范以及《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目錄》《工商登記后置審批事項目錄》《“證照分離”事項登記指導目錄》等向社會及時公告。引導申請人規范登記材料、規范經營范圍表述,為與審批、監管部門的信息共享奠定基礎。
三是提升窗口服務質量。各地要優化人員配置,選好配強窗口工作人員。要積極爭取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通過增加編制、整合機構、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增加窗口人手;要結合本地區實際,確定工商登記窗口隊伍人員數量與服務企業數量的最低比例要求;要優化窗口人員構成,規定公務員和事業編制人員數量與臨時聘用人員數量配比的最低比例;要加強業務培訓,建立窗口隊伍全員培訓機制,窗口人員每人每年脫產培訓時間不少于三個工作日;要完善工作機制,形成標準化窗口工作流程,嚴格執行“業務種類相同、辦理程序相同、辦理標準相同、辦理時限相同、解釋口徑相同”,堅決杜絕審查標準寬嚴不一的現象。
四是嚴肅督查考核問責。各地要建立嚴格考核問責機制和激勵機制,對于在督查和檢查工作中發現的,因工作落實不到位而影響商事制度改革工作成效的情況,要嚴肅追究主要負責人和相關人員的責任。對于先進工作典型,要以適當形式進行激勵表揚。要建立健全行政效率和服務質量考核評價體系,增強公開透明的監督約束力度,樹立良好的廉政形象。
工商總局
2017年9月30日
文章摘自2017年11工商總局網站》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
工商企注字 促進企業登記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