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關鍵要按照市場化改革方向,深化行政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創新政府管理。政府要從發展的主體轉為推動發展的主體,加強市場監管,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目前,市場監管的任務越來越重,要通過科學高效的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經濟的繁榮發展,這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客觀要求,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履行好政府職能的重要方向。
加強和改善市場監管,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迫切需要。落實好化解過剩產能、淘汰“僵尸企業”、培育新產業新動能等一系列任務,迫切需要加強和改善市場監管,充分發揮市場的力量。只有打擊各種假冒偽劣、侵害企業權益行為,才能為誠信企業的發展騰出市場空間。只有促進優勝劣汰,形成“僵尸企業”退出機制,才能減少社會資源消耗,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只有鼓勵競爭,形成有利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市場環境,才能為經濟發展提供新活力。只有改革扭曲市場競爭的政策和制度安排,消除地方保護和行政壟斷,才能充分發揮我國統一大市場的優勢和潛力。
加強和改善市場監管,是適應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趨勢的迫切需要。以大數據、云計算等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促進了技術、資源、產業和市場的跨時空、跨領域融合,網絡經濟、分享經濟、眾創空間、線上線下互動等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顛覆了許多傳統的生產經營模式和消費模式,對市場監管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戰。市場經濟在繁榮發展,市場監管也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不斷探索市場監管新機制,才能更好地適應發展變化的需要。
總之,要深刻認識“十三五”時期我國市場監管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強化改革意識,增強創新精神,擴大開放視野,用現代理念引領市場監管,用現代科技武裝市場監管,用現代監管方式推進市場監管,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符合時代要求的市場監管新模式,為各類市場主體營造公平競爭的發展環境。
第二章 總體思路
按照國家“十三五”時期的總體部署,準確把握經濟發展規律和市場監管趨勢,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統籌謀劃,有序推進,充分發揮市場監管在改革發展大局中的重要作用,為市場經濟的高效運行提供保障。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圍繞營造良好的市場準入環境、市場競爭環境和市場消費環境,樹立現代市場監管理念,改革市場監管體制,創新市場監管機制,強化市場綜合監管,提升市場監管的科學性和有效性,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激發市場活力。市場經濟的內在活力是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動力,是經濟走向繁榮的重要基礎。要改變傳統“管”的觀念,把激發市場活力和創造力作為市場監管的重要方向,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破除各種體制障礙,營造有利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市場環境,服務市場主體,服務改革發展大局。
——規范市場秩序。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
國發〔2017〕6號 關于印發十三五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