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基于互聯網的綠色能源靈活交易平臺,支持風電、光伏、水電等綠色低碳能源與電力用戶之間實現直接交易。挖掘綠色能源的環保效益,打造相應的能源衍生品,面向不同用戶群體提供差異化的綠色能源套餐。培育第三方運維、點對點能源服務等綠色能源生產、消費和交易新業態。
2.構建可再生能源實時補貼機制。
建立基于互聯網平臺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實時補貼結算機制,實現補貼的計量、認證和結算與可再生能源生產交易實時掛鉤。進一步探索將大規模的風電場、光伏電站等納入基于互聯網平臺的實時補貼范圍。
3.發展綠色能源的證書交易體系。
探索建立與綠色能源生產和交易實時掛鉤的綠色證書生成和認證機制,推進綠色證書交易體系與現行排污權交易體系相融合,并通過合理的機制,將綠色證書交易作為碳排放權交易的有益補充。推動建立綠色能源生產強制配額制度,實現基于互聯網平臺的綠色證書交易與結算。推動綠色證書的證券化、金融化交易。
(八)發展能源大數據服務應用
1.實現能源大數據的集成和安全共享。
實施能源領域的國家大數據戰略,積極拓展能源大數據的采集范圍,逐步覆蓋電、煤、油、氣等能源領域及氣象、經濟、交通等其他領域。實現多領域能源大數據的集成融合。建設國家能源大數據中心,逐漸實現與相關市場主體的數據集成和共享。在安全、公平的基礎上,以有效監管為前提,打通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之間的數據壁壘,促進各類數據資源整合,提升能源統計、分析、預測等業務的時效性和準確度。
2.創新能源大數據的業務服務體系。
促進基于能源大數據的創新創業,開展面向能源生產、流通、消費等環節的新業務應用與增值服務。鼓勵能源生產、服務企業和第三方企業投資建設面向風電、光伏等能源大數據運營平臺,為能源資源評估、選址優化等業務提供專業化服務。鼓勵發展基于能源大數據的信息挖掘與智能預測業務,對能源設備的運行管理進行精準調度、故障診斷和狀態檢修。鼓勵發展基于能源大數據的溫室氣體排放相關專業化服務。鼓勵開展面向能源終端用戶的用能大數據信息服務,對用能行為進行實時感知與動態分析,實現遠程、友好、互動的智能用能控制。
3.建立基于能源大數據的行業管理與監管體系。
探索建立基于能源大數據技術,精確需求導向的能源規劃新模式,推動多能協同的綜合規劃模式,提升政府對能源重大基礎設施規劃的科學決策水平,推進簡政放權和能源體制機制持續創新。推動基于能源互聯網的能源監管模式創新,發揮能源大數據技術在能源監管中的基礎性作用,建立覆蓋能源生產、流通、消費全鏈條,透明高效的現代能源監督管理網絡體系,提升能源監管的效率和效益。建設基于互聯網、分級分層的能源統計、分析與預測預警平臺,指導監督能源消費總量控制。
(九)推動能源互聯網的關鍵技術攻關
1.支持能源互聯網的核心設備研發。
研制提供能量匯聚、靈活分配、精準控制、無差別化接入等功能的新型設備,為能源互聯網設施自下而上的自治組網、分散式網絡化協同控制提供硬件支撐。支持直流電網、先進儲能、能源轉換、需求側管理等關鍵技術、產品及設備的研發和應用。推廣港口氣化、港口岸電等清潔替代技術。加強能源互聯網技術裝備研發的國際化合作。
2.支持信息物理系統關鍵技術研發。
研究低成本、高性能的集成通信技術。研究信息物理系統中面向量測、電價、控制、服務等多種信息類型、安全可靠的信息編碼、加密、檢驗和通信技術。研究信息物理系統中能源流和信息流高效融合的調度管理與協同控制等關鍵技術。研究信息-能量耦合的統一建模與安全分析關鍵技術。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
能源互聯網 信息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