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央企并購地方國企,這在重組中還沒有先例。”9月13日,中國企業研究院執行院長、首席研究員李錦表示。
日前,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支持山西省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支持中央企業參與地方國有企業改革,并購重組山西省國有企業”。
這是國務院第一次在文件中明確提出央企并購地方國企的操作思路。除此之外,《意見》還強調了“混改”的重要“抓手”作用,提出“率先選擇30家左右國有企業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
李錦表示,盡管態度積極,但山西省國資國企改革成果一直不明顯,這一輪有望實現突破。
國企改革提速
“在全國的大背景下看,我們省的國資國企改革不是落后了,而是太落后了!”在年初的全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工作會議上,山西省副省長王一新說。
近年來,山西省委、省政府多次總結省內國資國企存在的問題,一煤獨大、股權過于集中、盈利水平低、負債較高成為決策者的“心頭之痛”。
目前,山西省共有32家省直屬國有企業,雖然近年來國有企業資產總額穩步增長,但發展并不均衡,煤炭資產占國有資產的比重高達36%,七大煤炭集團資產在山西國資中的地位“不可撼動”。
“一煤獨大”使得山西國企的經營業績十分依賴煤炭市場行情,煤價高位時山西國企利潤喜人,煤價低迷時利潤又隨之大幅下滑。據天風證券分析師測算,山西國企的利潤總額與全國煤炭價格指數相關系數高達0.63。
受近年煤炭市場低迷的影響,山西省國企的銷售收入、利潤總額和凈資產利潤率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數據顯示,自2011年起,山西國企利潤總額、凈資產利潤率連年下降,2015年更是降為負值,為-81.6億元。
在煤價回升的2016年,山西七大煤炭集團卻積重難返。2016年,它們合計實現營業收入9366億元,同比下降14%,利潤總額盡管增長128%達16.9億元,但仍虧損34.6億元。
股權結構單一問題也很嚴重。省國資委下屬22家國有企業中,19家是國有獨資企業;18家省屬國資控股的上市公司中,省屬國企持股平均比例達到了44.18%。
此外,金融風險也十分明顯。據天風證券統計,山西國企的資產負債率自2009年以來連續上升,由2009年的67.3%上升至2016年的79.43%,遠高于全國國有企業的平均水平。
在資產負債率上漲的同時,山西省國企的流動比例還連續下降,使得償債能力進一步惡化。“負債率上升、 償債能力惡化表明山西省國企目前的經營狀況不佳,急需改革增添活力。”天風證券在報告中指出。
“央企入晉”新模式
山西省有重組整合的“基因”,如今的七大煤炭集團便是一系列改革重組的成果。
2013年,山西煤銷集團與山西國際電力集團合并成立晉能集團,實現了煤電一體化的縱向并購;2016年,晉煤集團又與山西國際能源集團再次合并,成立晉煤國際能源集團,進一步完善煤電一體化產業鏈建設。
山西省也在文件中多次提及兼并重組的概念。2017年5月發布的《關于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指導意見》指出,“堅持突出主業推動整合重組”;《山西省煤炭工業“十三五”規劃》則提出,在晉北、晉中、晉東三個大型煤炭基地內,以大型煤炭企業為主體,按照“一個礦區原則上由一個主體開發,一個主體可以開發多個礦區”的原則,加大資源整合、兼并重組力度。
整體而言,山西的煤炭企業有“大而不強”的特點,重組的空間很大。
根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評比的2017年中國煤炭企業50強名單,山西省7大煤企集團全部入圍前20名,其中5家集團入圍前10,占據半壁江山;但是“分治”之下,單個企業表現并不突出,營收最高的同煤集團、焦煤集團僅分別排名5、6之位。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
山西國企改革 央企混改 央企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