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產量上來看,山西煤炭也看不出特別的規模。2016年,神華集團煤炭產量4.3億噸,山西省七大煤企之首的同煤集團產量僅為1.2 億噸,遠難望其項背,而同煤集團是山西省唯一一家產量過億的煤企。
李錦對記者表示,一般而言,央企重組有三種模式,一是橫向整合,“合并同類項”,二是縱向整合,打通全產業鏈,三是“上下”整合,即央企重組地方國企。從山西的實踐看,前兩者均有所涉及,而剛剛發布的《意見》則更多屬于第三類的模式。
“因為鋼鐵、煤炭行業的分散度太高,地方國企不一定有整合能力,所以只有適當借用央企的力量。”李錦稱,目前為止,這種模式還沒有正式落地,山西有望開啟“央企+國企”的重組先河。
事實上,央企和山西國企的淵源很深,“央企入晉”的提法也不止一次了,不過,此前主要是涉及項目投資與戰略合作。今年5月,便有62家央企負責人攜項目入晉投資,總投資額達1282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央企重組國企也需注意以效益為重心,李錦強調,不能籠統地、沒有選擇地去做重組,否則“包袱會很大,背不動”。“一是要負債率低,二是要經營好,虧損太嚴重的不能要。三是要符合央企自身結構調整的方向。”
發力“混改”
山西國企改革的另一大亮點在于“混改”。
9月9日,晉煤集團下屬的宏圣潤晉園林綠化工程公司完成增資擴股協議,成為晉煤集團首家混改企業。據了解,晉煤集團已有141家混合所有制企業,但這是其按照省國企國資改革要求,引深混改,突出優勢互補、多方持股模式的首次嘗試。
在山西省產權交易市場網站上,記者注意到一個最近掛牌的項目:山西太鋼醫療有限公司30%股權。該公司由太原鋼鐵集團100%持股,此次太鋼集團出讓三成股份,意味著在子公司層面踐行了“混改”。
根據2017年6月山西省發布的《省屬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實施意見》,決策層不僅提出了本次國改中關于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所要實現的目標,還給出了混改的具體方式,包括向上市平臺注入國有資產、推進國企整體上市、引進戰略投資者等。
記者查閱了13家省屬國資控股的煤炭領域上市公司公告,今年以來,不少上市平臺已有資產注入的動作或意向。
例如,盡管曾遭證監會否決,但山西焦化仍繼續推進對中煤華晉49%股權的收購;陽煤化工7月21日宣布,擬通過現金方式收購陽煤集團持有的“壽陽化工”100%股權;漳澤電力也計劃將同煤集團持有的同達熱電51%股權收入麾下。
與資產注入相比,資產“剔除”是個更為明顯的趨勢。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至少有6家上市公司有出置資產的明晰計劃(包括國資平臺間的無償劃轉)。
其中,太化股份轉讓出的是山西華旭物流公司100%股權,山煤國際則轉出華南公司和忻州公司的各100%股權,陽煤化工收購的同時則一口氣轉讓了4份股權,并表示這些是“盈利環境弱、環保壓力大、缺乏市場競爭力的子公司”。
混改是國企改革的重要方式,此次國務院出臺的《意見》也明確提出,深入推進全省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率先選擇30家左右國有企業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并鼓勵符合條件的國有企業通過整體上市、并購重組、發行可轉債等方式,逐步調整國有股權比例。
目前,山西國企資產證券化率偏低,存在較大的資產注
入空間,如前文所述,22家省國資委下屬企業中,已經進行公司制改造的企業僅有3家。李錦預計,這一輪公司制改革,山西也要追上央企公司制改革步伐,基本全部完成。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
山西國企改革 央企混改 央企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