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賣醫院的時候,中信醫療人事出現較大變動,處于低谷期,而目前中信醫療形勢大好,國企醫院改制比較順利,未來甚至不排除啟動單獨IPO的可能。”
近日,華潤鳳凰發布公告,終止以12.4億港元收購中信醫療杭州整形醫院和中信惠州醫院股份的交易。這意味著,中信醫療未能如愿成為華潤鳳凰第二大股東,退出了鳳凰醫療混改。事實上,此事在華潤鳳凰3月發布的年報中已現端倪,年報提到“收購惠州醫院和杭州醫院的若干監管審批流程遇到障礙”。
一位長期跟蹤華潤鳳凰醫療的業內資深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兩家醫院為營利性質,均可以并表,華潤鳳凰在香港上市,不會存在監管審批流程方面的障礙。“當時賣醫院的時候,中信醫療人事出現較大變動,處于低谷期,而目前中信醫療形勢大好,國企醫院改制比較順利尤其在河南,未來甚至不排除啟動單獨IPO的可能。”
此外,市場上還有傳聞稱,因華潤進入后使得原鳳凰醫療高層大換血,混改演變成央企主導權之爭,為此中信醫療選擇退出。對此,華潤鳳凰副總經理、法務總監徐昕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予以否認,并指出華潤醫療與鳳凰醫療通過互派董事、高管參與公司治理,實現有效對接,已在公司治理架構上實現了整合。
“華潤鳳凰醫療管理層未發生動蕩,我們與中信簽訂了保密協議無法透露具體終止收購的原因,但都是從股東利益最大化考慮的,也得到了股東的大力支持,近幾日,集團創始人兼前董事會主席徐捷及其家族和主要股東澳洲聯邦銀行進行增持。”徐昕指出。
終止收購
2016年無疑是華潤醫療的并購大年。
在華潤集團董事長傅育寧的親自部署下,華潤自2015年1月開始接觸鳳凰醫療團隊并初步溝通合作意向,經過多次磋商籌劃交易方案,最終確定以資產換股權方式實現華潤醫療主要資產上市。
2016年4月8日,鳳凰醫療在連續上漲后停牌,隨后公告擬收購華潤醫療下屬擁有或管理47家醫療機構和3家養老機構,交易對價以增發新股支付,以8.04元/股,發行4.63億股,交易金額約合港幣37.2億元。交易完成后,華潤醫療成為鳳凰醫療的單一最大股東,占上市公司發行股份后經擴大發行股本的比例不低于35.7%,華潤有四個董事會席位。
2016年5月3日,鳳凰醫療集團與中信醫療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就其所屬目標公司之資產和權益注入鳳凰醫療相關事宜簽署《項目戰略合作及資產注入條款書》。這是鳳凰醫療繼2016年4月8日與華潤醫療并購之后一個月內聯姻的第二大央企。
華潤入股鳳凰及此次交易完成后,按照現有醫院數量和床位計算,華潤鳳凰醫療集團將運營共109家醫療機構和3家養老機構,其中包括9家三級醫院,12家二級醫院,34家一級醫院和54家社區醫療機構,合計醫療機構實際開放床位數約12480張,當時為按運營床位數量計算的亞洲最大醫院集團。
此消息引起了醫療行業震動,按照上述規劃,華潤鳳凰醫療集團無疑成為醫療行業的超級巨無霸。
2016年10月,還未改名的鳳凰醫療宣布以12.4億港元總代價,收購中信醫療旗下惠州、杭州兩家醫院。中信醫療將成為鳳凰醫療第二大股東,最大股東為華潤醫療。
對于此次收購,在2016年12月,中信醫療一位高層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非�?春茫⒈硎景凑沼媱濏樌M行當中;2017年初,華潤醫療的一位相關負責人也表示進展順利。
不過時隔幾個月后,華潤鳳凰收購中信醫療旗下醫院卻出現變故。在3月24日華潤鳳凰醫療披露的年報中有一段關于此次收購的描述:目前收購惠州醫院及杭州醫院的若干監管審批流程遇到障礙,本公司及中信醫療正在進行磋商,在充分考慮本公司及股東的整體利益前提下,尋找雙方可接受的解決方案。
對此,華潤鳳凰和中信醫療的有關人士均表示,為此項交易,雙方都已盡最大努力,盡管由于客觀原因阻礙,最終無法完成交易,但終止本交易并不影響各方的自身業務發展以及雙方業已形成的良好合作關系。兩家企業負責人均明確表示,雙方會繼續探索尋找新的戰略合作機會,盡最大努力回報廣大投資者。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
華潤鳳凰醫療 國企醫院改制 醫療混改 資產換股權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