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國資委4月16日發布數據,中央企業一季度累計實現營業收入6.4萬億元,同比增8.7%;利潤總額3770.6億元,同比增20.9%;其中,3月當月實現利潤1698.7億元,月度利潤創歷史新高,同比增17.8%。
央企盈利兩位數增長的背后,是重組效益的釋放。國務院國資委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在發布會上表示:“中央企業這幾年進行了戰略性重組、專業化整合,可以看到,重組整合后的企業,效益都有了大幅度增長。”
對國資委下一階段工作,記者了解到:未來國資委將著力抓好布局結構優化調整;堅持市場化導向,加快推進橫向聯合、縱向整合和專業化重組,促進國有資本進一步向重點行業、關鍵領域和優勢企業集中。其中,“橫向”是指強強聯合,合并同類企業;“縱向”是指打通產業鏈上下游,優化配置。
實際上,這也是國務院國資委在2018年度工作會議上的部署。一個季度過去了,央企重組躁動,未來還有哪些重組值得期待?記者對此進行了梳理。
1、橫向聯合:央企合并還在繼續
重組路徑有三,重點行業我們再來溫習一下: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在今年初的工作會議上表示,必須聚焦國家戰略領域,堅持市場化導向,加快橫向聯合、縱向整合和專業化重組力度。例如,穩步推進裝備制造、煤炭、電力、通信、化工等領域央企戰略性重組。同時,以擁有優勢主業的企業為主導,發揮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專業平臺作用,持續推動煤炭、鋼鐵、海工裝備、環保等領域資源整合。
記者了解到,目前,已在明確推進的央企橫向整合有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烽火科技集團)與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大唐電信科技產業集團);有加速推進跡象的是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北船)與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南船);還有存在重組傳聞的是中國電子科技集團(CETC)與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CEC)。
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與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
今年1月25日,武漢東湖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夏亞民透露,同為央企的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和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將于近期正式合并,新公司將被命名為“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注冊地為武漢光谷。
去年11月,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旗下A股公司烽火通信、光迅科技、長江通信和理工光科;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旗下大唐電信和高鴻股份都已公告重組提示。
據了解,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是我國光通信的發源地,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是我國無線移動通信產業主力軍。分析人士認為,在信息技術融合發展的背景下,兩家研究院均屬于同一板塊,又各有側重。兩大研究院的整合可進一步優化通信技術研發特別是重大基礎設施的研發能力,以便進一步增強我國通訊產業的整體實力。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北船)與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南船):
3月26日,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船集團”)領導調整: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航天科技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雷凡培出任中船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
一直在航天系統工作的雷凡培突然調任中船集團令外界頗感意外,但人們也嗅出了別樣的味道。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此番高層變動或預示著‘兩船’合并加速。航天科技集團無論從經營質量還是資本運作來說,在軍工央企中都堪稱標桿,本次航天科技集團領導調任中船集團,有利于掃清‘兩船’整合障礙、推進資本運作。”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CETC)與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CEC):
除上述兩組重組外,中國電子與中國電科的合并預期也在升溫。其中,去年的一次人事調動被視為伏筆。
2017年2月,中組部宣布:中國電子(CEC)總經理劉烈宏調任中國電科(CETC)總經理,并任中國電科董事、黨組副書記。當時,中國電子與中國電科的總部都在同一棟樓,所以劉烈宏的辦公室只是換了樓層。
有接近上述公司的人士今年初對記者透露,兩集團正在謀劃重組。不過,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記者采訪中國電子集團董事長芮曉武時,他否認了合并的消息。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
央企重組整合 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