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三中全會對于混合所有制經濟的屬性和意義也作了明確的說明,即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有利于國有資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競爭力,有利于各種所有制資本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與此同時,三中全會也明確提出,允許混合所有制經濟實行企業員工持股,形成資本所有者和勞動者利益共同體。這預示著員工持股將是未來國企改革的亮點之一。或者可以說,在國有企業改革的過程中,國企員工持股將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員工持股是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重要途徑之一。國有企業在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時有多種路徑,比如,可以吸收非公有制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革,也可以吸收非國有資本入股國有資本投資項目。
實行企業員工持股、形成資本所有者和勞動者利益共同體,相對適用于對人力資本貢獻依賴度大且人力資本貢獻相對好評價和衡量的國有企業。在這類國有企業中,具有典型意義的是科技型企業,這也就是為什么近期財政部、科技部和國資委等部門在全國范圍內力推國有科技型企業員工持股和分紅激勵的工作的主要原因。由于人力資本對科技型企業發展的貢獻顯著,用其他激勵方式往往起不到吸引和穩定重要技術骨干的作用,因此,有條件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國有科技型企業,可以優先考慮將推行員工持股計劃作為深化企業改革的重要舉措。
當然,有條件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國有企業,并不必然都要推行員工持股。在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改革實踐中,除人力資本重要程度的因素外,還要考慮企業的功能定位、資產規模等其他因素。如果一個國有企業的功能定位是公共政策類國有企業,而非商業類國有企業,那么,這類企業通常適宜以國有獨資形式存續,而不宜推行混合所有制。對這類企業而言,其運營業績受非經濟性因素的左右,市場與價格機制難以正常發揮作用,也難以識別員工的人力資本對企業的貢獻大小,因而,也不宜推行員工持股制度。至于商業類國有企業,也要結合它所承擔的企業功能的情況來考慮。如果某企業功能性較強,市場化基礎條件差,它就不宜推行混合所有制,相應也不宜推行企業員工持股計劃。此外,如果一個企業資產規模太大,員工即使入股其所占的比例微不足道,那么,企業也可以采用其他途徑來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簡而言之,如果一個國有企業功能定位的商業化程度相對較高,資產規模適當,而這個企業與非國有企業或非國有資本的互信程度尚且較低,此時,可以優先考慮采用推行員工持股計劃這一形式來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事實上,此次《關于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開展員工持股試點的意見》中也明確了試點企業的條件,比如,國有參股企業的員工持股不適用《試點意見》,同時中央二級以上企業及省級國有一級企業原則上暫不開展員工持股試點。
總的來說,企業員工持股計劃的具體應用安排豐富多樣,因此,其適用面還是比較廣的。對相當一部分市場競爭相對充分的國有大中型企業以及各類需要釋放員工創造力和能動性的國有中小企業而言,推行員工持股計劃,不僅是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途徑,而且是其嘗試構建企業長效激勵機制、探索實現和促進資本所有者與勞動者角色相統一的重要制度手段。對于為數眾多的國有上市公司或其他已經具備了混合所有制經濟形式的企業而言,其公司價值和要素價格的市場化程度相對較高,推行員工持股的基礎條件也相對更好。
文章摘自《中國社會科學院》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
員工持股 混合所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