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Goldman Sachs為例,1930-1956年間,盡管Goldman Sachs默默無聞,在西德尼.溫伯格的領導下,忠實地實踐著以客戶利益為先,并為實現長期目標摒棄個人或企業的短期利益,從而建立長期穩固的關系,由此奠定了Goldman Sachs主宰華爾街長達半個世紀之久的江湖地位。
四、并購資金
在企業并購中,并購資金相對于日常運營資金而言,具有融資規模大、融資期限長的特點。從中國上市公司產業并購的發展來看,由于中國融資渠道狹窄,融資工具單一,并購支付方式、及資金來源往往成為制約大規模并購的主要瓶頸。
顯然,企業擁有多元化的并購融資渠道、及可靈活運用的交易對價支付方式是衡量企業并購能力的主要因素。
從支付方式看,主要有現金支付、股票、及各種混和支付方式,其中,混合支付包括優先股、可轉債、高收益債券、期權、認股權證等。目前,國際上并購支付方式靈活,有著充分的市場化特征,而國內支付通常是現金和股票兩種方式,除此之外,還有行政色彩濃厚的無償劃轉等方式。
在并購實務中,根據并購動機及支付方式的不同,影響并購資金需求的主要因素有:
(1)企業的行業地位、盈利水平和資本結構,決定了融資渠道和融資方式;
(2)企業實際控制人的控股權、及對每股收益稀釋的關注;
(3)資本市場的成熟度、市場條件、交易方案、時間因素等;
(4)標的公司股東的利益訴求(如套現沖動)。在企業并購融資方面,主要有債務融資、股權融資、及其他方式。
對于并購融資,在國內資本市場方面,以博盈投資并購斯太爾為例,在整個交易的并購資金方面,2012年4月,先由武漢梧桐硅谷天堂扮演類似于過橋貸款的角色出資2.8億元并購斯太爾動力。
隨后,2012年11月博盈投資發布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向英達鋼構以及長沙澤瑞、天津硅谷天堂恒豐等5家PE募集資金約15億元用于收購武漢梧桐100%股權、斯太爾動力增資等項目。此次巧妙安排的并購案例,如放在成熟資本市場,不會這么精妙。
在跨境并購方面,以吉利并購沃爾沃為例,在2010年8月2日交割股權收購價款為15億美元、及沃爾沃后續發展資金中,資金主要來自吉利控股集團、中資機構以及國際資本市場,其中:
(1)2010年9月,吉利旗下香港上市公司吉利汽車控股高盛聯營公司GS Capital Partners VI Fund,L.P簽署18.97億港元的可換股債券、及行使價為每股股份2.30港元的299,526,900份認股權證,共計募資25.86億港幣,約合3.3億美元;(2)沃爾沃原股東福特提供的2億美元賣方融資;
(3)12億美元來自吉利兆圓;
(4)國家開發銀行和成都銀行各提供人民幣20億元和10億元低息貸款、及中國銀行浙江分行、倫敦分行,瑞典政府承諾的貸款。
特別說明在中國資本市場上的“上市公司+PE”中國式并購基金,作為一種提高市值管理能力與資金使用杠桿、降低上市公司并購能力弱所引發的并購操作風險等方式之一,“上市公司+PE”模式是上市公司進行產業整合、產融結合的探索,未來,多元化的大型集團也許便構筑于此。
而作為發揮PE項目挖掘優勢、及賺價差思維的延續,“上市公司+PE”模式亦有可能誕生出中國版KKR、黑石。但作為并購基金的初期階段,在產業進入成熟之前,并購基金也需要錘煉并購能力、及價值創造的能力。
以黑石為例,其經典的并購案例對塞拉尼斯化學公司并購。2004年,黑石控股塞拉尼斯之后,便開始了業務及管理重組,包括調整組織結構,消減管理費用;發行優先股籌集營運資本并改善資本結構;減員增效,提高生產效率;出售不良資產,同時并購優質資產擴大業務范圍等。
經過業務重塑,在互聯網新經濟低迷、投資者轉向傳統行業的市場氣氛下,塞拉尼斯于2005年1月登陸紐交所,籌集資金近10億美元,其中8.03億美元由黑石及其聯合投資者獲得。到2005年底,重組后上市的塞拉尼斯使黑石獲得了600%的收益率。
另外,黑石“俱樂部式”的收購方式亦為市場所津津樂道。黑石堅持誠信的投資哲學,致力于與被投資者建立長期利益關系,以謙卑姿態開創重組咨詢等反市場周期業務,這為黑石優異的長期業績奠定基礎。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
并購整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