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購重組交易成功的秘訣
一、最近的大牛市,是否由并購重組來推動?
1、并購重組很火——產業驅動還是股價驅動?
并購市場這幾年比較火,甚至有觀點說,最近的一個大牛市,主要是由并購重組來推動的。“這個觀點是否正確先不予置評,但是這兩年并購確實吸引了很多眼球,同時很多股票的成長,是靠并購來推動的。”勞總表示,這波并購,雖然被冠以了很多類似于產業的邏輯,但最終還是以股價和市值為導向的。
若是以產業為導向,其實非上市和上市是同樣活躍的。A股市場并購比較活躍的領域,恰恰跟二級市場那種活躍是高度契合的。二級市場熱的時候,比如說炒影視,并購的影視,影視類的并購就火;另外一個方面,在A股的并購,多數都發生在高股價的公司。其實股價高低跟產業整合是沒關系的,但是股價高意味著高股價的公司,如果通過發股去購買資產,在這里邊證券化的收益會比較大,因為估值差異很大,10倍變成100倍,這里邊就有巨大的財富的泡沫,所以分享這個泡沫。如果分享泡沫以這種證券化為目的的話,其實恰恰是股價驅動型并購的一個特點。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A股的并購,通常更關注于這種交易的達成,而不關注于它整合后的效果。
“就像兩個人結婚一樣,戀愛完成了之后喜酒一擺,這事就算ok了,之后過的怎么樣,那就再說了。”勞阿毛戲謔地說,其實真正產業的整合,一定是從產業的邏輯出發,應該更關注于后期的整合效果的。
勞阿毛說,這兩年的并購,到底是股價驅動,還是以產業驅動,并不是或左或右的關系。“有一些公司,在兼顧股價的同時,思考一些產業上的布局,我覺得這個其實是已經有長遠的打算了,但是絕大多數的,其實還是奔著股價去的。”
在中國,大多數企業家,既使做到上市公司這個層面,有很多的人還是投機心理比較強。更多的是對商業利益逐利的人,真正有產業夢的企業家其實是很小的一個群體。勞阿毛用自己的親身感受告訴大家,他在做服務的時候,希望真正能夠找到有產業夢的企業家,幫他把企業做大。
在A股市場,如果是基于市值考慮去做并購,僅是這樣一個驅動力,就可以玩的風生水起。其背后無非是價格優勢、以及成長性等因素決定的。“我覺得我們可以通行地想一想,第一個你要是能買到相對比較便宜的東西,我覺得那也是對你企業來說有好處的。你買一個價值10個億的,或者是你買一個具有成長性的,這時候并購本身,就跟投資是一個邏輯,若能買到今天是一個小公司,可能5年之后就變騰訊、變阿里巴巴的標的,其并購價值自然值得肯定。
“還有一種收益就是有協同效應的,確實1+1>2的,或者是你特定的技術,特定的團隊,對你企業有特殊的意義的。”勞阿毛表示,除此之外,就是一、二級市場那種估值差所帶來的證券化的收益。
“但是我想在成熟的市場,其實這種流動性的溢價,其實可以忽略的,所有的收益,都是應該從我剛才說的那種價值發現、成長性分享或者是協同里邊來。”
“但是A股呢,這個證券化收益太大了,足以彌補一切,就是只要有證券化的收益,其他的全都可以是噱頭,所以這是在A股的一種邏輯。”勞阿毛話鋒一轉,直指當下A股市場的現狀。
“你不能說這個邏輯不對,因為資本市場,對財富的追逐,我覺得這個是不應該有道德評判的標準的。”隨著公司股票價格的上漲,上市公司的市值、融資效率、以及資本平臺的運用效率等都在隨之發生著遞增效應。這是導致A股以市值管理和證券化收益來做并購最重要的驅動力。
2、為什么會產生股價導向的并購重組?
其驅動力后面的真正原因有以下幾點:
(1)首先,中國上市發行的體制是行政導向,并不是一種市場導向行為。上市的時候,其實是為了獲得批文,是要監管部門來認可的,而監管部門認可的評判標準并不是一個價值判斷,它是一個審核風險最小。所以監管部門最喜歡上市的這些企業的話,是乖孩子,都聽話的、歷史清白的這些公司都能上市。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
并購重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