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客服
800062360
歡迎訪問混改并購顧問北京華諾信誠有限公司!
北京、上海、重慶、山東、天津等地產權交易機構會員機構
咨詢熱線:010-52401596
投融并購實務
2017-03-03
中國企業海外并購繼續井噴。2016年末,中國政府對海外投資項目的監管力度正不斷加強,此前已經減少的官方審批亦有再度恢復。2017年,中國企業邁向國際化尚需要適應新環境,同時要理性對外投資,堅持做與主業、實業相關的投資,控制投資風險,審慎決策。
2016年12月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人民銀行、外匯局四部門表示,支持國內有能力、有條件的企業開展真實合規的對外投資活動,參與“一帶一路”共同建設和國際產能合作,促進國內經濟轉型升級,深化中國與世界各國的互利合作。
浦發銀行總行投資銀行及大客戶副總經理宋瑞波認為,在“有能力”“有條件”的前提下,企業應積極參與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融入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參與“一帶一路”共同建設和國際產能合作,促進國內經濟轉型升級。同時要理性對外投資,堅持做與主業、實業相關的投資,控制投資風險,審慎決策。
重視制定并購戰略
《上海國資》:現階段企業走出去呈現什么特點?
宋瑞波:浦發銀行從1992年成立就開始支持實體企業走出去。過程中有很多酸甜苦辣�,F在中國企業“走出去”與以前相比已經很不一樣。
以前,中國企業“走出去”是為了銷售商品,或者最多希望在國外購買一家礦產企業,新的一輪“走出去”則更多講究產能、技術和品牌方面的合作,甚至,輸出管理。
對中國企業“走出去”,中國的商業銀行在服務企業方面也面臨新的課題。
在長期為企業服務的過程中,可以總結一些規律。中國企業“走出去”和西方國家的國際化是不太相似的。
比如,美國標普500企業“走出去”,海外收入占其總收入大概是1/3強,中國上市公司“走出去”,海外收入可能僅占總收入的20%左右。這是金額方面的差異。
更多則是路徑差異。西方企業或者成熟市場的企業“走出去”的原因是,這家企業本身在本土發展已經足夠優秀,希望自身“走出去”獲得更多市場。是基于自身需要把制造外移。中國企業“走出去”很大的原因則是,更多的是到國外尋找資源,尋找更優秀的能力,更多的還是立足于國內市場的競爭。在國外并購與在本土發展,國內企業面臨的環境也不一樣。企業在國外享受的各種待遇可能沒有本土那么好,比如與當地居民和政府的關系等,企業要應對的挑戰,大部分來自于不熟悉當地政策、法律、文化和習俗帶來的。
《上海國資》:中國企業收購的成功率如何?
宋瑞波:浦發銀行在2005年就成立了專門的團隊幫助企業并購,我們做過統計,有一些數據顯示,中國企業并購成功率只有20%。其實是不準確的。為什么這么說?并購怎么定義成功?如果只是交易達成,應該遠遠不止20%,但如果是說并購整合達到了一定的效果,則成功率可能還不到20%。
整合成功率較低的原因,實際上也大多出自于對當地法律,習俗,文化,政策的不熟悉。未來,企業應該花更多的精力在前期規劃上,前期的并購戰略制定是很重要的,應該制定契合企業自身發展的并購戰略。
要善于利用專業機構
《上海國資》:商業銀行為企業提供的服務是否也隨之呈現新特點?
宋瑞波:在企業“走出去”過程中,需要商業銀行提供的服務來自多方面。比如跨境貿易企業的結算需求,對于傳統的存貸匯業務,如何管理匯率風險?如何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如何降低成本?另外,如何跨境管理全球資金和全球資產?企業如果在境外有一些資金,如何實施有效的市值管理和投資管理?或者如何進行幣種期限管理?境內外資金又該如何打通,渠道?用什么樣的結構打通這種渠道?
實際上“走出去”是分層分類的。浦發銀行配合企業“走出去”,目前總結了六大服務系列。比如,企業“走出去”的時候就需要融資,但在境外,單純融資成本較高,那么是否進行融資和投資的結合?這其中重要的是重視前期策劃,方案如何實施,投資并購之后的跟蹤評估和糾正,浦發銀行會在全鏈條管理當中體現綜合化服務。
《上海國資》:如何理解商業銀行的綜合化服務?
宋瑞波:具體來說,浦發銀行“十三五”規劃中提出了打造綜合化金融服務能力。其一,投行服務。現在的商業銀行已經不是以前的商業銀行了,現在的商業銀行要轉型,主要的方向就是投行。商業銀行可以配合企業,基于企業的股權融資、債權融資、并購融資、財團銀團的整合、結構化融資提供服務;其二是資金服務;其三是結算業務;其四是財富管理。對于財富管理,可以詳細談談。企業在“走出去”的時候面臨的問題,比如在海外有職工,在海外有合作方,海外的資金也有一些盈余,那么怎么去進行財富管理?可能,海外的財富管理原來是信托式的管理方法,并沒有國內那么多豐富和復雜的產品可以選擇,那么我們可以通過境內外的聯動使用。
此外,在貿易金融方面,我們可以為供應鏈融資“三流合一”,將信息流、現金流、物流結合在一起。我們可以滲透進入PE投資,甚至在企業海外并購的時候,我們可以直接作為投資者參與,企業海外發債,我們還可做基石投資者。
《上海國資》:您針對目前的狀況,對中國企業“走出去”有什么樣的建議?
宋瑞波:在“有能力”“有條件”的前提下,我們鼓勵企業積極參與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盡力融入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參與“一帶一路”共同建設和國際產能合作,以便促進國內經濟轉型升級。當然也需要理性對外投資,堅持投資主業、實業相關項目,控制投資風險,審慎決策。
在企業較為關心的海外投資、跨境并購的融資安排上,我們建議企業優先考慮以境外平臺實施并購和并購融資。同時保持適中的融資杠桿率,可以考慮以境外現金流、分紅等作為還款來源;在進行國際并購時,企業不僅需要得到國內發改、商務、外管部門的批準,也需要重視與當地銀行和當地外管部門的溝通。
另外,當一家企業決定“走出去”時,一定要首先進行謀劃。一方面當然要有內部優良團隊,另外一方面則可以借助外腦,要在前期就善于運用專業機構,將流程和方案進行策劃,包括并購過程中如何展開盡調,如何與外部監管部門溝通等。一般大型中介機構,海外都設立有分公司或是子公司,有很多合作伙伴,學會利用外力,可能會讓中國企業國際化道路走得更穩。
(文章摘自2017年03月03日《上海國資》 作者:孫一元)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