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三季度以來,監管機構接連出臺寬松政策,并購重組市場開始“冰消雪融”。分析人士指出,并購重組市場回暖,將利好計算機、傳媒等較為依賴外延式并購發展的行業,相關板塊上市公司業績有望回升。
并購重組政策解綁
分析人士稱,回顧近幾年的并購重組政策變化,可以發現我國并購重組政策趨嚴始自2016年。為治理并購重組亂象,2016年9月證監會發布了《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修訂版,增加借殼認定的標準,取消借殼上市配套融資;2017年2月,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實施細則》修訂稿,將配套融資定價基準日限定為“發行期的首日”,同月發布的監管要求首次提出了18個月的再融資間隔期要求。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市場自此陷入寒冬。
2018年9月,監管機構在《關于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發行價格調整機制的相關問題與解答》中明確了定價雙向調整機制,助力并購重組市場回暖。此后,監管層在2018年10月連續出臺四份“監管問答”,打出了一套組合拳。先是于10月8日推出小額快速審核機制,壓縮符合條件的小額交易審核時間;10月12日,放寬對于控制權變更的認定,加快不構成借殼的大額并購項目推進;10月19日,證監會進一步新增并購重組審核分道制豁免/快速通道產業類型,涉及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等亟需加快整合、轉型升級的產業并購事項,駛入高速道;10月20日,并購重組再迎利好,IPO被否企業籌劃重組上市的間隔期從3年縮短為6個月,并購重組政策持續松綁,借殼和大額并購開始升溫。
2018年11月9日,證監會發布了最新修訂的《發行監管問答——關于引導規范上市公司融資行為的監管要求》,進一步放寬企業再融資限制。通過配股、發行優先股或定向增發募集資金的,可以將募集資金全部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和償還債務;時間間隔限制也縮短至6個月。
利好計算機傳媒
中信建投中小市值首席分析師陳萌認為,政策放寬對上市公司業績有著正面積極的影響,受2016年至2017年外延并購和再融資政策收緊的影響,2018年各行業外延業績占比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甚至直接導致一些依賴外延并購的行業業績出現斷崖式下滑。其中,傳媒和計算機行業體現得尤為明顯,傳媒行業外延并表業績增速從2014年-2015年的100%以上,降至2017年的4.2%左右,2018年更是同比大幅下滑,同比增速為-42.2%;剔除樂視后,傳媒行業的整體業績增速在2017年下滑至個位數增長。
陳萌指出,2018年外延并購回暖,預計對上市公司2019年后的報表貢獻有望提升。計算每個行業外延并購對上市公司業績的影響,傳媒、計算機、機械外延并表業績占比排名前三,分別達到62.3%、29.4%、27.2%(2017年度),而2018年并表業績占比各行業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
“隨著2018年并購重組的繼續放開,2018年的并表占比可能是一個階段最低點。2019年開始,并表貢獻有望出現回升。”陳萌認為,這將對資本市場產生正面積極的影響。
來源:中國證券報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
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