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今年以來,醫藥產業投資并購“火力全開”,成為各路資本追逐的熱門領域。7月28日晚,復星醫藥發布公告,公司擬通過控股子公司出資不超過12.6億美元收購印度藥企Gland Pharma Limited(Gland是印度第一家獲得美國FDA批準的注射劑藥品生產制造企業,并獲得全球各大法規市場的GMP認證,其業務收入主要來自于美國和歐洲)約86.08%的股權,其中包括收購方將依據Gland 的依諾肝素產品在美國上市銷售情況所支付的不超過5000萬美元的或有對價。這是迄今為止交易金額最大的中國制藥企業海外并購案。
清科研究中心最近發布的《2016年上半年中國股權投資市場回顧》里面也曾提及,生物科技/醫療健康以122起位列2016年上半年PE投資行業分布排行榜第三位,投資金額高達171.78億人民幣。中國藥企紛紛希望通過加快并購減少無序競爭和重復建設,提高競爭力,在醫藥領域分得一杯羹。
并購整合大勢所趨
除了大型藥企為完成產業鏈布局加速并購腳步之外,目前受行業經濟的影響,以及醫藥政策密集發布,不少中小企業難以持續發展,被上市公司并購或是“上上簽”。
通過并購,大型藥企尤其是一些上市公司可以擴大市場規模、完成整個產業鏈布局,小企業可以借助更大的平臺來獲得優勢資源,得到“靠山”有力支持。并購帶來的好處,可以使企業收入、利潤率、每股收益等指標通過并購得到優化,企業也可以進一步鞏固“市場地位”。
Wind資訊統計顯示,2015年醫藥生物上市公司的并購案例279起,其中197起為橫向整合,10起為縱向整合,財務投資、資本運作9起,而業務轉型僅2起;2016年至今醫藥生物上市公司的并購案例70起,橫向整合為60起,縱向整合為2起,業務轉型僅1起。總體來說,醫藥行業的并購多數為行業內并購,跨界并購案例較少。
醫藥行業包含的面比較廣,醫藥本身是個大行業,又可以細分為一些小行業,它的行業特殊性使得公司較難做跨界并購,從企業發展的角度來看,做跨界并購的意義也并不大。醫藥行業的上市公司本身的主營業務也多樣性,例如血制品、抗癌、制劑、生物疫苗等,所以如果是公司并購,更多的還是行業內并購,在細分行業內實現資源整合。
海外并購比例上浮
截止目前,中國藥企海外并購金額超過 1 億美元的并購有 20 起,其中邁瑞醫療、復星系各發起了兩次并購,微創醫療科學、華大基因、華潤醫療、綠葉醫療集團、人福醫藥也有不俗表現。
這一激增,主要是中國企業在本國經濟增長放緩和政府推動“中國制造”升級的情況下尋求資產多樣化的結果。在國內市場,許多醫藥公司正在與群雄割據的制藥行業艱難搏斗,醫藥行業有近5,000家制造商,競爭激烈,正在推低仿制藥價格。在海外取得成功使它們可以擴大自己的產品組合,找到新的增長領域,并提供了一個現成的進入監管標準較高的發達市場的切入點。
當前中國藥企與國際上幾十年的積累相比還有許多短板的,在口服制劑、輔料方面、機械設備等領域差距較為明顯。國內外的差距或使更多企業“走出去”,進行跨境并購。
現在越來越多的藥企開始將目光鎖定海外市場,作為新興市場的印度就得到了大型藥企的青睞。2015年11月,邁蘭完成以7.5億美元從孟買FamyCare Ltd手中收購女性健康護理業務的交易。而如今,復星收購印度藥企Gland創造交易金額最大的中國制藥企業海外并購案。由于東南亞地區的經營成本較低,且地理位置相距不算太遠,國內公司如果尋求海外拓展,東南亞地區也許會是一個重點合作對象。
事實上,近年來全球藥企的并購步伐都在加快,并且來自新興市場的標的企業越來越受到投資集團的關注。這一變化主要源于國外量化寬松及低成本信貸推高了歐美成熟市場的標的價格,合適的投資機會越來越少,而新興市場卻由于美元加息、美國經濟回暖、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等原因,導致資產價格的低估以及投資機會的增多。
海外并購作為國際化的重要戰略,正被中國醫藥企業所重視。生物醫藥已經成為除石油天然氣和消費品零售行業外,中國對外投資并購最為活躍的三大行業之一。未來我們或會看到更多的醫藥企業在有實力的PE/VC幫助下進入到海外并購布局中以獲得國際化發展。
文章摘自《網易》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
醫藥行業 海外并購 并購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