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客服
800062360
歡迎訪問混改并購顧問北京華諾信誠有限公司!
北京、上海、重慶、山東、天津等地產權交易機構會員機構
咨詢熱線:010-52401596
投融并購實務
2014-02-10
四、 股權換規模小公司要想成長為大公司,首先必須具備良好的市場前景和獨特的競爭優勢,但僅有這兩點是不夠的,它還要求決策者具有足夠的眼光、資金以及抵抗多種風險的能力。當你發現資金已經成為阻礙企業擴大規模、實現長期戰略目標的主要障礙,那么出售股權不失為一種可行的融資方式。尤其在連鎖業等以規模取勝的行業,以股權換規模是許多企業不得不面對的事實。
2006年初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發布消息稱,上海家得利超市有限公司欲出售其32.2%的股權,掛牌價格是1.288億元,目前正在尋求有實力的受讓方,并希望能在未來為公司發展投入6億-8億元資金。此次股權轉讓,就是為了解決家得利未來發展所需的資金問題。幫助家得利向全國拓展連鎖門店。據稱,此次股權轉讓更希望吸引國際戰略投資者,投入巨資幫助家得利發展壯大,最終實現海外上市的中長期戰略目標。連鎖業是典型的從規模中尋求生存和利潤的行業。
2005年各連鎖巨頭馬不停蹄的圈地運動,使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他們往往通過大而全的產品結構和殘酷的價格戰來打敗當地的"地頭蛇",以配合自身戰略布局規劃的實施,共同推動全行業重新洗牌。在這種趨勢中,眾多中小連鎖企業面臨著三條道路:一是尋求資金支持以進行全國性擴張;二是被同行巨頭全面收購;三是被消滅。像家得利這樣地方性連鎖企業,一方面經歷著超市行業利潤下降的痛苦,另一方面面臨著迅速擴張所需持續投入的資金壓力。較優者憑借其自身良好的資質,得以通過出售部分股權爭取到第一條道路,仍有機會晉級為全國性連鎖企業繼續一博;次者則可能被同行業巨頭看中加以收購,與其硬扛,不如套現;再次者則只能被價格戰打得灰飛煙滅了。
此外,在競爭還不那么激烈的行業,一些企業在擴張之初就把以股權換規模作為戰略擴張的加速器。對他們來說,可以花更少的成本實現更快的擴張,比如它只需保留60%的股份,那么原本可以開60家連鎖分店的資金現在就可以開到100家分店,自然是一樁劃算的交易。
五、 與大公司合伙講到企業的資本經營,許多人言必稱擴張、并購。然而有并購者,就必有被并購者,還有的既不是并購他人,也不是被他人并購,而是兩者的合并。被并購或兩者的合并,本身也是一種資本的流動,只要遵循商業游戲規則,就能夠實現雙贏,使雙方都實現經營結構優化。在這種善意并購和被并購的交易中,沒有失敗者。在日漸成熟的市場調整下,"目標公司"不再是被動的被收購方,許多"目標公司"為了公司前景會主動與"并購方"接洽合作,參與并購。
根據效率差異化理論,并購活動產生的原因在于交易雙方的管理效率不一致。具有較高效率的公司將兼并效率較低的目標公司,并通過提高其效率而獲得收益。這暗含著收購方具有剩余管理資源。從并購理論上說,管理能力一般分為一般管理能力和特殊管理能力。一般管理能力是指企業管理過程中的計劃、領導、組織、控制等能力,這些能力在同行業和跨行業并購活動中都可以得以應用。特殊管理能力一般包括品牌、銷售、研發、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專屬于某一行業的特殊優勢,它在同行業并購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對收購企業而言,作為一個管理團隊,其管理是有效率和不可分割的,或具有規模經濟,那么通過并購交易使剩余的管理資源充分利用將是可行的。對目標企業而言,其管理的非效率可經由外部經理人的介入和增加管理資源的投入而得到改善,更能夠得到大公司所能提供的更大的推銷渠道、營銷力量和加工效率。同時這些小企業賴以生存的特殊優勢,往往正可以彌補大企業的短處。
六、 贏利模式企業股權被收購常常源于經濟動機的驅使,把企業養大,然后把她賣掉,這已成為許多小企業的創業者和投資者的目標。
對企業創業者而言,既希望自己的企業能夠有穩定的利潤,也希望有更好的價值。就像企業希望能夠上市一樣,一是希望套現獲取流動資金,二是希望股權真正有市場流動價值。從這個意義上,作為創業者,企業被收購的確是不錯的選擇,這也是獲得最大利潤的理想方式之一。而作為專業的投資者,如各種風險基金,通過介入高成長型的產業中那些處于成長初期的有吸引力的企業,耐心地等待企業成長,最后將股權出售,這本身就是他們的盈利模式。作為投資者,他們需要利用退出機制來賺錢,這個目的性比創業者還要明確。比如eBay收購了易趣后,風險投資IDG得以成功退出,回報為初期投資的19.4倍。
這種投資行為的投機性質,決定了他們不會醉心于任何一個企業,因為他們真正關注的不是企業,而是資本本身,是在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周期中實現資本增值。而參與這種投機的不僅僅有專業的風險投資機構,還包括一些資本雄厚的大企業充當中間商的角色。比如聯想弘毅趁玻璃行業處于谷底之時,對中國玻璃進行投資控股,繼而于今年初收購玻璃行業7家公司,意欲打造中國最強大的玻璃廠商。而早在中國玻璃上市之前,聯想弘毅就已經和外資簽訂協議,于2011年授讓手中所持有的中國玻璃股份。也就是說,當初買進的目的就是為了賣出,花六年時間把蛋糕做大,然后如期轉手。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