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客服
800062360
歡迎訪問混改并購顧問北京華諾信誠有限公司!
北京、上海、重慶、山東、天津等地產權交易機構會員機構
咨詢熱線:010-52401596
投融并購實務
2013-12-30
企業的發展能力,也稱企業的成長性,它是企業通過自身的生產經營活動,不斷擴大積累而形成的發展潛能。企業能否健康發展取決于多種因素,包括外部經營環境,企業內在素質及資源條件等。
1、 企業自我發展能力分析:
(1)含義:企業可動用的資金總額減去本期新增加的流動資金需求及上繳所得稅和年終分紅,也就是企業期末自我發展能力。
(2)計算:
A、以主營業務利潤為基礎,加上有實際現金收入的其他各項收入和費用,減實際引起現金支出的各項費用:
企業可動用資金總額=主營業務利潤+其他業務收入+金融投資收入+營業外收入+固定資產盤虧和出售凈損失+折舊費+計提壞賬-其他業務支出-金融費用支出-營業外支出-固定資產盤盈和出售凈收益-上繳所得稅-收回未發生壞賬
B、以稅后利潤為基礎,加上不實際支出的費用,減去不實際收入:
企業可動用資金總額=稅后利潤+折舊費+固定資產盤虧和出售凈損失+計提壞賬準備-固定資產盤盈和出售凈收益-收回未發生壞賬
(3)表外籌資:
A、分類:直接表外籌資和間接表外籌資。
B、直接表外籌資:是企業以不轉移資產所有權的特殊借款形式直接籌資。如:租賃、代銷商品、來料加工等,但融資租賃屬于表內籌資。
C、間接表外籌資:是用另一個企業的負債代替本企業負債,使得表內負債保持在合理的限度內,最常見的是母公司投資于子公司和附屬公司。
D、企業還可以通過應收票據貼現、出售有追索權的應收賬款、產品籌資協議等把表內籌資轉化為表外籌資。
E、表外籌資是企業在資產負債表中未予反映的籌資行為,利用表外籌資可以調整資金結構、開辟籌資渠道、掩蓋投資規模、夸大投資收益率、掩蓋虧損、虛增利潤、加大財務杠桿作用等,還可以創造較為寬松的環境,為經營者調整資金結構提供方便。
(4)企業可持續增長速度:
A、定義:指不增發新股并保持目前經營效率和財務政策條件下,銷售所能增長的最大比率。
B、計算:
a、根據期初股東權益計算:
可持續增長率=股東權益增長率=股東權益本期增加/期初股東權益
=銷售凈利率×總資產周轉率×收益留存率×權益乘數
注:權益乘數=期末總資產÷期初權益
b、根據期末股東權益計算:
可持續增長率=(收益留存率×銷售凈利率×權益乘數×總資產周轉率)÷(1-收益留存率×銷售凈利率×權益乘數×總資產周轉率)
c、根據企業資產負債結構計算:
G=〔M(1-D)(1+L)〕÷〔1/S-M(1-D)(1+L)〕
注:G:可持續增長率 L:負債經營率 S:總資產與銷售收入之比
M:企業稅后利潤與主營業務之比營業凈利率
D:企業分利所占稅后利潤的比例股利支付率
C、可持續增長率和實際增長率:
如果企業實際增長速度低于可持續增長速度,表明企業自身有能力維持實際增長,并且有能力償還到期債務或提高分利水平;否則,如果高于的話,則企業必須以提高負債比率,增發股票等辦法來籌借資金,保證增長所需的資金。
2、 企業籌資發展能力分析:
(1)從資金結構來看企業的籌資規模:
要想維持AAA級的企業資信等級,其長期負債占企業所有者權益的比例不能超過15%,如果比例提高到25%,則其資信等級將被降為BBB級,同時企業借款比率也將上升1%。
(2)從籌資成本來看企業的籌資能力:
企業的籌資成本就是出資人的投資回報率,二者幾乎是同一指標,籌資成本通常用百分比來表示,通過籌資可以節省一筆所得稅支付額。
A、企業短期或長期籌資的原則判斷:
a、選擇長期籌資:如果企業現金支付能力長期為負,數額較大,就要進行長期籌資,以增加營運資本;企業產品的市場需求長期得不到滿足,銷售收入直線上升,而產品盈利率又很高,就要進行長期籌資,以擴大生產規模;企業進行產品結構調整或經營重心轉移,也要進行長期籌資,以充實企業的調整和發展能力。
b、選擇短期籌資:如果企業現金支付能力偶爾或時斷使續的出現為負的情況,就應采取短期籌資措施;企業產品銷售不太穩定,市場需求有限,不需擴建而只是在原有生產設備基礎上擴大生產規模,就應采取短期籌資。
B、票據貼現:
票據到期值=票據面值+票據到期利息
=票據面值×(1+票據到期天數÷360×年利率)
貼現費用=票據到期值×貼現天數÷360×貼現率
注:貼現費用可視作利息支出,計入企業成本(免繳所得稅)。
貼現凈值=票據到期值-貼現費用=企業籌資
貼現成本=票據貼現費用/貼現凈值×360/票據提前貼現天數×(1-33%)
C、現金折扣:
利用延期付款條件而在短期內使用他人資金,一般不支付成本的,但若存在現金折扣的情況下,應付賬款延期支付將存在機會成本,即企業可得到盡快付款的折扣,而延期將得不到折扣資金。則放棄折扣的成本即機會成本為:
機會成本=折扣百分比 /(1-折扣百分比)×360 /(支付期間-折扣期間)
a、如果能以低于放棄折扣的隱含利息成本的利率借入資金,則應在折扣期內用借入的資金支付貨款,享受現金折扣;
b、如果折扣期內將應付賬款用于短期投資,所得的投資收益率高于放棄折扣的隱含利息成本,則應放棄折扣而追求更高利益;
c、如果企業因缺乏資金而欲展延付款期,則需在降低了的放棄折扣成本和展延付款帶來的損失之間做出選擇;
d、如果面對兩家以上提供不同信用條件的賣方,應通過衡量放棄折扣成本的大小,選擇信用成本最小(或所獲利益最大)的一家。
D、杠桿收購融資:
杠桿收購融資是以企業兼并為活動背景的,是指某一企業擬收購其他企業進行結構調整和資產重組時,以被收購企業資產和將來收益能力做抵押,從銀行籌集部分資金用于收購行為的一種融資活動。在一般情況下,借入資金占收購資金總額的70%~80%,其余部分為自有資金,通過財務杠桿效應便可成功地收購企業或其部分股權。通過杠桿收購方式重新組建后的公司總負債率為85%以上,且負債中主要部分為銀行的借貸資金。
E、長期借款籌資的條件、成本與利率風險:
a、借款企業滿足的三個條件:
Ⅰ、企業的自有資金負債率小于1,即企業自有資金(所有者權益)總額>負債總額;
Ⅱ、企業自有資金利潤率要高于銀行利率;
Ⅲ、企業營業利潤(或納稅、付息前利潤)應在企業歸還借款利息的3倍以上,而負債總額不應超過營業凈利潤(或納稅、付息前利潤)的3倍。
b、成本:
長期借款成本等于借款利率減去因借款利息計入成本而少繳的所得稅比率。
C=K•(1-T)
注:C:借款成本 K:借款利率 T:所得稅率
當借款利率和每年歸還借款數額不一,應當考慮借款成本在時間上的差異。
經營效率=稅息前利潤(經營收益)/ 凈資產
注:在借款成本少于經營效率的情況下,借款越多企業自有資金利潤率越高,即借款正效應,但負債過高,效率下降所帶來的風險越大,一般銀行要求借款額不超過所有者權益總額;反之,在借款成本大于經營效率的情況為借款負效應,舉債借款會增加企業的負擔,使企業自有資金利潤率下降,不應借款。
F、債券籌資的條件、成本和風險:
債券投資的風險:違約風險、利率風險、購買力風險、變現風險和再投資風險。
發行債券資金成本C=I÷(P-F)×(1-T) (T為所得稅率)
注:I:每期支付的利息 P:發行價格=票面價值±溢折價 F:籌資費用
如果債券償還數額各年不盡相同,并且利息以復利計算,則債券成本計算應是本次籌資凈額與“未來各年償還的本金和利息”折變成現值相等時的貼現率。
G、股票籌資的條件、成本和風險:
發行普通股籌借的資本具有永久性、無到期日,籌資風險小,分散公司的控制權,資金成本高等特點。普通股股利從稅后利潤支付,不具有抵稅作用,發行股票不得折價發行。
股票籌資的成本:是當股東分紅變成現值等于股票購買價或發行價時的貼現率。
每年分紅按一定比率增長的情況下的股票籌資成本:
C=D÷(P-F)+G
注:C:股利貼現率即股票成本 P:購買價或發行價 F:發行費用
D:第一年分得股利 G:以后每年紅利分配按同一比例G增長
發行股票其成本是企業可控制的,主動權由企業掌握。
H、固定資產融資租入成本:
固定資產融資租入成本,實際上是每年租賃理論支出在租用年限內的貼現值之和等于租賃資產購買價的貼現率,租賃理論成本等于租金扣除租金免稅再加上未計提折舊失去的折舊免稅機會成本。
(3)籌資結構優化:
A、資金總成本的計算:
資金總成本=①×②+③×12×④×(1-所得稅率)+⑤×⑥×(1-所得稅率)
注:①表示來自于所有者權益中投資人投入的資金占總資產的比例;
②表示投資人要求得到的投資回報率(年終分配利潤率);
③表示來自于短期貸款金額占總資產的比例;
④表示來自于短期貸款的月息率;
⑤表示長期貸款金額占總資產的比例;
⑥表示長期貸款金額的年息率。
說明:注冊資本金為投資人實際投入的資金,不同于總資產,相當于來自于所有者權益中投資人投入的資金;來自于應付賬款、預收款等不需要企業支付利息的流動負債,構成總資產,無資金成本,計算資金總成本時不包括在內。
B、籌資(資本)結構的優化:
企業要想降低資金成本,一是降低資本金的回報率或資本金的比例,二是提高不付息流動負債的比例,三是用利率低的長期借款代替月息高的短期借款。但是,資本金的減少和不付息流動負債的增加都會使企業的財務風險(償還能力、資金結構失衡等)增加。因此,企業籌資結構的優化,實際上是在考慮客觀可能的基礎上從高成本低風險和低成本高風險之間做出抉擇。
3、 企業發展的幾種狀態:
(1)平衡發展:
A、企業營業利潤增長率高于通貨膨脹率;
B、當年銷售利潤能夠支付管理費用、財務費用、流動資金需求并有盈余用于企業發展投資;
C、企業資金結構合理,財務費用不超過一定標準。
(2)過快發展:
A、營業額增長很快,而存貨和應收賬款也相應增長,且后兩項增長比營業額快;
B、在這種情況下,企業運營資金需求增加,但企業沒有足夠的資金來源來滿足資金的需求,從而常常出現現金支付困難。
(3)失控發展:
A、企業市場需求增長很快,企業預期增長勢必將持續,因而企業通過借款來支持這種增長;
B、企業資金結構不合理,運營基金為負;
C、在這種情況下,企業一旦市場需求減少,因生產能力已經擴大,固定費用支出增加,企業發生銷售困難,難于及時調整結構,增長出現失控。
(4)負債發展:
A、企業盈利很低,卻決定大量舉債投資;
B、運營基金為正,運營資金需求也大量增加,但企業利潤增長緩慢;
C、這是一種不平衡的冒險發展,因企業自我發展能力很低,卻有大量借款。
(5)周期性發展:
A、企業發展隨經濟周期的變化而變化,如冶金行業,企業經濟擴張時期發展很快,盈利較好,在需求不足時期,盈利下降,發展速度放慢;
B、這種企業的投資以長期發展趨勢來定,企業固定費用增加很易使企業陷入困境。
(6)低速發展:
A、企業盈利率較低;
B、沒有新增生產能力,也沒有新產品進入市場;
C、企業投資已經收回;
D、流動資金和流動負債均沒有增長;
E、這種企業對競爭很敏感,企業的投資與發展沒有保障。
(7)慢速發展:
A、首先企業主動減少投資,企業營業額增長放慢;
B、但企業流動資產仍有增長;
C、可能是企業產品競爭能力降低,也可能是企業盈利率降低,難于再投資;
D、有一些企業往往在此時靠增加對外投資來解決。
七類發展狀態的共同特點:
企業在成長時期,大量資金來源于負債。因為高速發展使企業資金發生短缺,在市場前景樂觀的情況下,企業便傾向于負債經營,以期取得收益。但在這一擴張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三種情況:一是平衡發展,企業通過收益的增加,不但償還了負債,而且為企業創造了利潤,增加了企業的發展后勁;二是過快發展,企業負債經營,擴大了生產經營規模,但同時加劇了企業資金的短缺,企業面臨資金支付困難;三是失控發展,企業增加了固定資產投資,生產規模擴大,市場競爭激烈,但企業的單位成本支出上升,經濟效益卻下降。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