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客服
800062360
歡迎訪問混改并購顧問北京華諾信誠有限公司!
北京、上海、重慶、山東、天津等地產權交易機構會員機構
咨詢熱線:010-52401596
法律法規政策
2016-05-20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建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系統部署雙創示范基地建設工作,明確了未來一段時期創業創新重點改革領域的任務部署。這是我國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又一重大行動。《意見》提出,要面向制約雙創發展的堵點和痛點,推進若干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改革的先行先試,關鍵是加快以下六個方面的任務部署。
一、制度松綁,最大限度釋放市場主體活力
市場主體是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微觀基礎。新企業的大量增長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近年來,伴隨審批制度改革、商事制度改革加快推進,我國各類市場主體雨后春筍般大量涌現,激發了市場經濟的內在活力。但近期一項針對全國700余家企業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行政審批制約、政府管理服務滯后仍然是桎梏創業創新者的最大枷鎖。80.6%的被調查企業認為行政審批程序過于繁瑣,四分之一以上的企業認為政府審批流程冗長,三分之二以上的企業受到從業資質、地域市場限制。實地調研中,很多企業反映商事制度改革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難題。為此,要持續推進簡政放權,進一步優化政府服務,支持示范基地先行試驗一批重大行政審批改革措施。全面推廣網上并聯審批和縱橫協同監管,加快提升政府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力爭“讓信息多跑路,讓企業少跑腿”。
二、法律護航,全面保障創業創新者權益
技術發明是創業創新的重要源泉,而知識產權是保障創業創新的重要制度。長期以來,知識產權保護問題都是創新者的一大“心病”。國家知識產權局一項針對近4000余件知識產權侵權賠償案件的研究顯示,97%以上的專利和商標侵權案件和79%以上的著作權侵權案件由于難以證明實際損失和違法所得,被迫采用法定賠償方式判賠,而最終賠償數額往往遠低于實際損失。此外,商業秘密保護法律體系缺失問題也長期掣肘企業創新,對發展初期高度依賴商業模式創新生存的互聯網行業及中小微創業者而言尤其如此。為此,一方面,要加快彌補制度缺口,以示范基地為起點進一步完善落實商業模式等新形態創新的知識產權保護辦法。另一方面,要強化法律制度護航,開展知識產權綜合執法,加大關鍵環節、重點領域的知識產權保護,將侵權行為納入信用記錄,構建失信聯合懲戒機制,最大限度保護創業創新者權益。
三、權責明晰,破局科技經濟“兩張皮”
如何打通科技與經濟結合的通道,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是一直以來阻礙研究開發機構、高等院校、企業等創新主體及科技人員創業創新的關鍵問題。我國科技成果轉化效率低下的原因一是在“權”,科技成果處置權、收益權等權限的不足嚴重制約科研人員轉化科研成果的熱情;二是在“責”,缺乏類似于美國《拜度法案》中規定的科技成果一定時限內必須轉化的責任要求。盡管新修訂的科技成果轉化法對有關責權劃分有了突破性進展,但落實起來困難重重。值得關注的是,一些地區的科研院所大膽創新,勇于突破科技成果轉化的體制機制束縛,在科技成果處置權下放、科技成果轉化收益歸屬等方面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未來一段時期,要在科研院所分類改革加快推進的基礎上,以示范基地為“試驗田”,進一步細化科研項目資金管理辦法,明晰各類科研項目知識產權成果的轉化責任,拓寬科技成果利益分享渠道,賦予科研院校的創新者更大的自主權。
四、減稅降負,助力中小企業快速成長
中小企業是創業創新的主力軍,但融資難、融資貴、稅收負擔重等問題長期沒有有效解決,仍然是困擾中小企業發展的難題。近年來,國家實施結構性減稅和普遍性降費政策,擴大小型微利企業享受減半征收所得稅的范圍,將應納稅所得額由10萬元提高至30萬元,將小微企業增值稅、營業稅起征點提高到3萬元,對符合條件的孵化器企業減免營業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擴大企業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的范圍,取消、停征、減免部分中央和地方涉企收費。據統計,2015年全國減免小微企業和創新型企業稅費負擔3500億元以上。然而,目前對科技型中小企業個人股權獎勵,創業投資企業股權投資和技術轉讓所得稅稅收不合理的問題依然比較突出,給企業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負擔。因此,必須深入推進和落實一批激發企業創業創新的正向稅收激勵政策,讓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業投資機構在創業創新過程中真正“輕裝上陣”、享受實惠。
五、疏通渠道,最大限度激發人才創業創新活力
人才是創業創新的第一動力。如何發揮好人才的作用,無疑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最亟需回答的問題。近年來,黨中央高度關注人才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多次提出要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加快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然而,人才改革牽涉方方面面,必須統籌考慮,重點突破。目前,我國企業的科技人才很難走進高校和院所、事業單位,后者的人才一旦走向企業,也很難再回到“體制內”。這與國內的職稱評定制度、“行政化”“編制身份”制度、社會保障體系“雙軌制”改革不配套緊密相關。在雙創示范基地開展人才流動試點,就是要著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向用人主體放權,為人才松綁,讓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充分迸發,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盡展其長。
六、協同共享,促進創業創新公共服務平臺惠及更多創業創新主體
良好的公共服務是提高創業創新成功幾率的重要保障。近年來,政府部門高度重視為創業創新主體提供全方面、專業化的服務,大力支持大企業為小微企業搭建雙創支撐平臺和雙創公共服務平臺。據統計,全國共形成各類眾創空間2300多個,中央企業建成84個創業創新孵化平臺,為3000家小微企業、50家創客空間和上萬名創客提供資金、技術和服務支持。然而,創業創新者仍然反映,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利用率和共享水平還不高,大型科技企業為內部員工和外部創業者提供研發阿設備、生產制造、市場渠道、資金支持的動力還不足,創新基礎設施和資源閑置浪費現象比較嚴重,沒有形成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有力支持。下一步,雙創基地要建立促進科研設施與儀器開放共享的激勵引導機制,促進科學儀器設備使用的社會化服務。同時,引導大企業與中小企業通過專業分工、服務外包、訂單生產等多種方式,建立協同創新、合作共贏的協作關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 姜江/韓祺)
政策原文: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的實施意見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