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2015年11月7日,研究人員在西安的實驗室內展示光子集成芯片。光子集成芯片是用我國自主研發的光電子集成領域技術制造的芯片,可實現對傳統集成電路的“彎道超車”,推動我國在光電子集成電路領域從“跟跑者”向“領跑者”轉變。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簡稱《綱要》)是一份歷史性文件,指出了未來十幾年中國的發展方向。它宣示我國經濟發展的路徑從要素驅動轉變為創新驅動。”著名鋼鐵冶金專家徐匡迪說。
“《綱要》的實施將解開束縛創新發展的繩索,為創新注入原始動力。”北京化工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青年教師曹輝說。
在各界熱議《綱要》的同時,官方也給出了進一步的解讀。5月23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科技部部長萬鋼就《綱要》回答了記者提問。
必須全面創新
一群年輕人研制了一款防水插頭,能夠在水下接通。但是,它使用的是新原理,難以用現行的規范標準進行檢測,怎么辦?這就需要建立新的標準,從而讓這款插頭順利進入市場。
萬鋼舉了這樣一個小例子,用來說明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兩個輪子必須同步發力,即“雙輪驅動”。
萬鋼說,《綱要》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按照“堅持雙輪驅動、構建一個體系、推動六大轉變”進行布局。《綱要》在謀篇布局時突出強調了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提出要以科技創新帶動和促進管理創新、組織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等全面創新,以科技要素集成其他要素,走出一條創新發展的新路子。
創新驅動轉型
《綱要》明確指出,發展要素從傳統要素主導發展向創新要素主導發展轉變。但萬鋼認為,這并不意味著傳統產業就是一關了之。
他以鋼鐵行業舉例說,我們可以提高鋼鐵的質量,比如在建筑業中推廣鋼結構,這方面發達國家有很好的經驗。還可以發展專業化特鋼,很多人出國買的刀具、鍋等,用的就是一種特殊的鋼。
就如何向創新驅動轉型,萬鋼提出了四方面目標:第一,要提高要素的生產率,解決質量和效益的問題;第二,通過生產要素的新組合,突破資源和環境的制約;第三,通過關鍵技術特別是原始創新能力的提升,突破自主可控的問題;第四,動員全社會的創新創業活力,通過全社會的積極性來實現新的發展。
“《綱要》提出了‘六個轉變’,就是在發展方式、發展要素、產業分工、創新能力、資源配置、創新群體等方面實現根本轉變。”萬鋼說。
指導未來30年
對于這樣一份歷史性文件,社會上怎么看?
中科院植被與環境變化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楊元合表示,《綱要》提出了“雙輪驅動”,能從根本上解決一些長期積累的瓶頸問題。
“《綱要》將指導中國未來30年的發展,意義十分重大。”西安中科創星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首席科技官米磊說,“中國經濟發展動力轉變為創新驅動,需要更多科技和經濟的結合,需要凝聚更多科技人才,釋放科技的強大力量。”
“總體看,當今世界各國的科技創新系統,徹底突破了‘就科技論科技’的初級階段。”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姜斯憲說,科技創新與國家發展戰略需要日趨密切,被賦予了更廣泛的內涵和更重要的職責。(記者 潘旭濤)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
芯片 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