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客服
800062360
歡迎訪問混改并購顧問北京華諾信誠有限公司!
北京、上海、重慶、山東、天津等地產權交易機構會員機構
咨詢熱線:010-52401596
法律法規政策
2016-08-03
激發市場活力,為社會力量舉辦全民健身活動創造便利條件,發揮網絡等新興活動組織渠道的作用,完善業余體育競賽體系。鼓勵舉辦不同層次和類型的全民健身運動會,設立殘疾人組別,促進健全人與殘疾人體育運動融合開展。支持各地、各行業結合地域文化、農耕文化、旅游休閑等資源,打造具有區域特色、行業特點、影響力大、可持續性強的品牌賽事活動。推動各級各類體育賽事的成果惠及更多群眾,促進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全面協調發展。重視發揮健身骨干在開展全民健身活動中的作用,引導、服務、規范全民健身活動健康發展。
(五)推進體育社會組織改革,激發全民健身活力。按照社會組織改革發展的總體要求,加快推動體育社會組織成為政社分開、權責明確、依法自治的現代社會組織,引導體育社會組織向獨立法人組織轉變,推動其社會化、法治化、高效化發展,提高體育社會組織承接全民健身服務的能力和質量。
積極發揮全國性體育社會組織在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提供專業指導服務等方面的龍頭示范作用。加強各級體育總會作為樞紐型體育社會組織的建設,帶動各級各類單項、行業和人群體育組織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強對基層文化體育組織的指導服務,重點培育發展在基層開展體育活動的城鄉社區服務類社會組織,鼓勵基層文化體育組織依法依規進行登記。推進體育社會組織品牌化發展并在社區建設中發揮作用,形成架構清晰、類型多樣、服務多元、競爭有序的現代體育社會組織發展新局面。
(六)統籌建設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方便群眾就近就便健身。按照配置均衡、規模適當、方便實用、安全合理的原則,科學規劃和統籌建設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推動公共體育設施建設,著力構建縣(市、區)、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三級群眾身邊的全民健身設施網絡和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1.8平方米,改善各類公共體育設施的無障礙條件。
有效擴大增量資源,重點建設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體育場館,建設縣級體育場、全民健身中心、社區多功能運動場等場地設施,結合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農村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及區域特點,繼續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實現行政村健身設施全覆蓋。新建居住區和社區要嚴格落實按“室內人均建筑面積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標準配建全民健身設施的要求,確保與住宅區主體工程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同步投入使用,不得挪用或侵占。老城區與已建成居住區無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或現有場地設施未達到規劃建設指標要求的,要因地制宜配建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充分利用舊廠房、倉庫、老舊商業設施、農村“四荒”(荒山、荒溝、荒丘、荒灘)和空閑地等閑置資源,改造建設為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合理做好城鄉空間的二次利用,推廣多功能、季節性、可移動、可拆卸、綠色環保的健身設施。利用社會資金,結合國家主體功能區、風景名勝區、國家公園、旅游景區和新農村的規劃與建設,合理利用景區、郊野公園、城市公園、公共綠地、廣場及城市空置場所建設休閑健身場地設施。
進一步盤活存量資源,做好已建全民健身場地設施的使用、管理和提檔升級,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現有場地設施的管理運營。完善大型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政策,研究制定相關政策鼓勵中小型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開放。確保公共體育場地設施和符合開放條件的企事業單位、學校體育場地設施向社會開放。
(七)發揮全民健身多元功能,形成服務大局、互促共進的發展格局。結合“健康中國2030”等總體發展戰略,以及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養老、助殘等事業發展,統籌謀劃全民健身重大項目工程,發揮全民健身在促進素質教育、文化繁榮、社會包容、民生改善、民族團結、健身消費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充分發揮全民健身對發展體育產業的推動作用,擴大與全民健身相關的體育健身休閑活動、體育競賽表演活動、體育場館服務、體育培訓與教育、體育用品及相關產品制造和銷售等體育產業規模,使健身服務業在體育產業中所占比重不斷提高。鼓勵發展健身信息聚合、智能健身硬件、健身在線培訓教育等全民健身新業態。充分利用“互聯網+”等技術開拓全民健身產品制造領域和消費市場,使體育消費在居民消費支出中所占比重不斷提高。
(八)拓展國際大眾體育交流,引領全民健身開放發展。堅持“請進來、走出去”,拓展全民健身理論、項目、人才、設備等國際交流渠道,推動全民健身向更高層次發展。
搭建全民健身國際交流平臺,加強國際間互動交流。傳播和推廣全民健身發展過程中的中國理念、中國故事、中國人物、中國標準、中國產品,發出中國聲音,提升國際影響力,有效發揮全民健身在推廣中國文化、提升國家形象和增強國家軟實力等方面的獨特作用。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