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客服
800062360
歡迎訪問混改并購顧問北京華諾信誠有限公司!
北京、上海、重慶、山東、天津等地產權交易機構會員機構
咨詢熱線:010-52401596
法律法規政策
2016-08-03
(八)海洋。完善捕撈漁民轉產轉業補助政策,提高轉產轉業補助標準。繼續執行海洋伏季休漁漁民低保制度。健全增殖放流和水產養殖生態環境修復補助政策。研究建立國家級海洋自然保護區、海洋特別保護區生態保護補償制度。(農業部、國家海洋局、水利部、環境保護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
(九)水流。在江河源頭區、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重要河流敏感河段和水生態修復治理區、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和重點治理區、大江大河重要蓄滯洪區以及具有重要飲用水源或重要生態功能的湖泊,全面開展生態保護補償,適當提高補償標準。加大水土保持生態效益補償資金籌集力度。(水利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農業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
(十)耕地。完善耕地保護補償制度。建立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生態治理補貼制度,對在地下水漏斗區、重金屬污染區、生態嚴重退化地區實施耕地輪作休耕的農民給予資金補助。擴大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規模,逐步將25度以上陡坡地退出基本農田,納入退耕還林還草補助范圍。研究制定鼓勵引導農民施用有機肥料和低毒生物農藥的補助政策。(國土資源部、農業部、環境保護部、水利部、國家林業局、住房城鄉建設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
三、推進體制機制創新
(十一)建立穩定投入機制。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大生態保護補償力度。中央財政考慮不同區域生態功能因素和支出成本差異,通過提高均衡性轉移支付系數等方式,逐步增加對重點生態功能區的轉移支付。中央預算內投資對重點生態功能區內的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予以傾斜。各省級人民政府要完善省以下轉移支付制度,建立省級生態保護補償資金投入機制,加大對省級重點生態功能區域的支持力度。完善森林、草原、海洋、漁業、自然文化遺產等資源收費基金和各類資源有償使用收入的征收管理辦法,逐步擴大資源稅征收范圍,允許相關收入用于開展相關領域生態保護補償。完善生態保護成效與資金分配掛鉤的激勵約束機制,加強對生態保護補償資金使用的監督管理。(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農業部、稅務總局、國家林業局、國家海洋局負責)
(十二)完善重點生態區域補償機制。繼續推進生態保護補償試點示范,統籌各類補償資金,探索綜合性補償辦法。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研究制定相關生態保護補償政策。健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世界文化自然遺產、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和國家地質公園等各類禁止開發區域的生態保護補償政策。將青藏高原等重要生態屏障作為開展生態保護補償的重點區域。將生態保護補償作為建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重要內容。(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會同環境保護部、國土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農業部、國家林業局、國務院扶貧辦負責)
(十三)推進橫向生態保護補償。研究制定以地方補償為主、中央財政給予支持的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辦法。鼓勵受益地區與保護生態地區、流域下游與上游通過資金補償、對口協作、產業轉移、人才培訓、共建園區等方式建立橫向補償關系。鼓勵在具有重要生態功能、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受各種污染危害或威脅嚴重的典型流域開展橫向生態保護補償試點。在長江、黃河等重要河流探索開展橫向生態保護補償試點。繼續推進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區對口支援、新安江水環境生態補償試點,推動在京津冀水源涵養區、廣西廣東九洲江、福建廣東汀江—韓江、江西廣東東江、云南貴州廣西廣東西江等開展跨地區生態保護補償試點。(財政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農業部、國家林業局、國家海洋局負責)
(十四)健全配套制度體系。加快建立生態保護補償標準體系,根據各領域、不同類型地區特點,以生態產品產出能力為基礎,完善測算方法,分別制定補償標準。加強森林、草原、耕地等生態監測能力建設,完善重點生態功能區、全國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跨省流域斷面水量水質國家重點監控點位布局和自動監測網絡,制定和完善監測評估指標體系。研究建立生態保護補償統計指標體系和信息發布制度。加強生態保護補償效益評估,積極培育生態服務價值評估機構。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建立統一的確權登記系統和權責明確的產權體系。強化科技支撐,深化生態保護補償理論和生態服務價值等課題研究。(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會同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農業部、國家林業局、國家海洋局、國家統計局負責)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