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基準日由審計機構、委托方根據實際經濟行為發生和審計工作所必需的時間共同選定。在確定審計基準日的基礎上,由審計機構對被審計單位的資產、財務、經營等情況進行審計。
審計的對象可以概括為被審計單位的經濟活動,指被審計單位的財務收支及其有關的經營管理活動,以及作為提供這些經濟活動信息載體的會計資料及其相關資料。會計師事務所對被審計單位基準日的會計報表、會計憑證、賬簿等會計資料,以及相關的計劃、預算、經濟合同等其他有關經營管理資料進行審計,這些資料將反映被審計單位的財務收支以及經營成果。以上這些都是審計的具體對象。
審計目標是在一定審計環境下,審計報告使用人希望通過審計實踐達到的理想境地或最終結果,包括:本質目標、總體目標和具體目標三個層次。本質目標是對被審計單位的財務收支及其有關的經營管理活動、會計報表及相關資料發表審計意見;根據我國《獨立審計準則》及相關規定,審計總體目標是合法性和公允性;審計具體目標包括一般審計目標和項目審計目標,前者是所有項目審計所必須達到的共同目標,后者是按每個項目分別確定審計目標。
審計規范是審計活動中應當遵守的行為準則。審計準則是由權威機構制定或認可、用以明確審計主體資格、指導審計人員工作和評價審計工作質量的專業規范。中國注冊會計師應遵守職業道德規范,依據獨立審計準則及其具體規定實施審計工作,獨立審計準則是規范注冊會計師及其助理人員的行為準則,又稱為注冊會計師準則,該準則既對注冊會計師及其助理人員的業務提出要求,同時也向社會提供審計質量依據。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
審計基準日 審計的對象 審計目標 審計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