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客服
800062360
歡迎訪問混改并購顧問北京華諾信誠有限公司!
北京、上海、重慶、山東、天津等地產權交易機構會員機構
咨詢熱線:010-52401596
政策法規專區
2014-08-10
在12萬億信托轉讓市場的爭奪上,上海有望借助自貿區的東風先行一步。
“支持建立完善信托登記平臺,探索信托受益權流轉機制”被寫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第三十一條(下稱“自貿條例”),并于7月25日被表決通過。“這意味著,離全國性信托登記公司的設立又進了一步。”上海地區信托公司一位負責人表示。
自貿區東風
在之前4月22日公布的《自貿條例》草案征求意見稿中,這一句話并不存在。
上海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丁偉解釋稱:上海自貿區管委會、上海銀監局等單位提出,積極探索建立全國性信托登記平臺,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自貿區金融創新的需要,建議在條例中增加相關內容。經研究,法制委員會認為,為配合全國性信托登機平臺建設,對自貿區探索開展相關先行先試工作給予法制保障是必要的。
而一位接近浦東金融局人士則將這一舉措,看作是借著自貿區“政策突破,先行先試”的東風,實現信托收益權轉讓平臺的破冰。
實際上,自2011年開始,“探索建設全國性的信托登記服務體系和信托受益權轉讓市場”就被定義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重點項目,并持續被寫入每年的重點工作安排之中。不過,因為監管層信托登記制度遲遲不能出臺一度擱淺。
今年以來局面起了變化。經濟觀察報獲悉,就信托交易平臺的推動事宜,上海金融辦主任鄭楊曾多次過問。目前看來,這正好是自貿條例草案征求意見之時。“上海市政府現在危機感十分強烈,信托登記平臺的搭建機會很怕被別的地方政府搶去。”上述接近浦東金融局的人士透露。
據經濟觀察報了解,今年以來,銀監會已啟動信托產品登記制度的調研工作,相關規則的出臺也漸行漸近。調研后的初步意向表明,未來的信托產品登記系統將有望具備產品公示、信息披露、確權功能、交易功能四大功能。
這一進展,重新點燃了沉寂多年的地方爭奪戰。除上海以外,今年伊始,深圳市政府就以“一號文”的形式下發了關于深圳市金融改革的綱領性文件,文件中對信托業提出了多項發展規劃,明確指出要“探索建立信托受益權轉讓市場”。
此外,已經可以在區域內實現信托登記及轉讓的北京金融資產交易中心、天津金融交易中心等各地交易中心,也表示對此事十分關注。
這些積極的表態并不難理解。“保守估計,這也意味著萬億規模的收益權轉讓市場。”上述信托公司負責人表示。據其介紹,信托產品的存續期大多在12-24個月之間,與其他理財產品相比,存在期限長、變現難的短板,現實中的轉讓需求也十分巨大。
從市場的規模以及在金融體系的地位來看,誰將建設這一平臺,誰就離“未來中國經濟中心”更進一步。“上海的思路就是借自貿區搶先起跑,并希望借此獲得還在商議的信托登記制度中的認可。”
監管障礙
銀監系統人士透露,基本是上海市政府主導,實質進度并未到落地環節。
對于下一步的推進,據接近上海信托流轉平臺建設的人士猜測,上海市以及浦東新區兩級政府早在幾年前就醞釀將上海信托登記中心改制成全國性信托登記機構。“此前登記中心的注冊地在浦東陸家嘴(600663,股吧)的國開行大樓,之后將遷到自貿區內。”
資料顯示,上海信托登記中心成立于2006年6月,落戶浦東,監管權在浦東金融局,是全國第一家信托登記機構,上海國際信托、中誠信托、華寶信托、中海信托等都是其單位理事。目前,主要負責辦理信托各項登記手續、信托登記事項的公告、依法提供外部人員查閱、信托登記事項的注銷等事務,存在“區域性、項目少、交易慢”的問題。
經濟觀察報在一份2011年上海金融辦《關于組建全國性信托登記服務機構的建議方案》的情況匯報中發現,這一登記機構將以“上海信托登記中心有限公司”的形式運營,由上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和上海陸家嘴金融發展有限公司按照6:4的比例出資采用新設方式組建。該機構定位為經銀監會批準成立并頒發《金融許可證》,負責信托財產登記的全國性非銀行金融機構。
據一位當年參與平臺申報的人士透露,銀監會2011年起草的《信托公司信托登記試行辦法(送審稿)》在向相關的十幾個部委征求意見后,最后卡在了國務院審批的環節。另一方面,上海金融辦有意增加信托登記中心的交易功能,所以希望引進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公司入股。但是,當時涉及到銀監會和央行的監管分歧。央行認為建立這種全國性的金融交易市場,如黃金交易市場,都是由央行監管。“這都阻礙了上海建立全國性信托交易市場的進程。”上述參與平臺申報的人士說。
一位信托公司的策略分析師則認為,與3年前相比,信托業的情勢已經大不相同。目前,信托防風險已經成為整個金融行業的重要課題,自上而下的關注度都大為提高,這樣監管上的問題將更容易解決。“讓能流轉的流轉起來,一直也是監管層應對風險的思路之一。”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