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客服
800062360
歡迎訪問混改并購顧問北京華諾信誠有限公司!
北京、上海、重慶、山東、天津等地產權交易機構會員機構
咨詢熱線:010-52401596
政策法規專區
2014-07-20
國資委15日宣布在中央企業開展“四項改革”試點,國家開發投資公司、中糧集團等6家央企納入試點。分析人士稱,作為國企改革的關鍵一步,此次試點的啟動標志著國資國企改革進入頂層設計與試點工作同步推進的新階段,國企改革提速換擋駛入快車道。
入選企業均是“領頭羊”
“雖然名單昨天才公布,但已經醞釀了較長時間。此前曾傳出包括中糧、華潤、國投在內的大型央企均在名單之內,但從正式名單來看,華潤等公司由于多種原因并未入選。”知情人士分析說。
從入選企業名單來看,呈現出明顯的兩大特征。首先,名單內企業均為競爭性領域企業,沒有壟斷性企業。國資委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建國透露,壟斷企業涉及壟斷利益,無論是搞混合所有制試點還是搞員工持股,在沒有破除壟斷前都有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的風險。因此,壟斷性行業企業納入試點,應該排在后面一點。
知情人士分析,“四項改革”內容之一是向中央企業派駐紀檢組,最重要目的或在于守好“國有資產流失”的紅線。此外,此次入選名單的企業都是已經在本輪國企改革中走在前列的“領頭羊”。知情人士透露:“工作有基礎、試點有條件、改革力度大、效果較明顯,成為本輪入選企業的四大門檻。”
以中糧集團為例,相關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公司近幾年一直在積極進行改革探索,中糧集團目前已基本形成以糧油食品為核心主業的投資公司型組織架構,具備了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的雛形。
國資委有關人士表示,試點將堅持頂層設計與先行先試相結合、市場化方向與問題導向相結合、大膽探索與堅守底線相結合、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的主要原則。不是搞“盆景”,也不是搞政策“洼地”,目的是要試出新體制、新機制、新模式。
“但這并非意味著只有試點央企才能快速推進改革。”前述人士稱,沒有納入試點的企業在不涉及違反現有法規、政策的情況下,也應該自主加快改革進程;不過,有些改革牽涉到體制、監管與企業關系問題,需要一步一步地做。
放權料成關鍵詞
分析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新一輪國企改革啟動以來,在不少領域進展相對緩慢,其中很大一個原因就是監管部門權力過重,企業不敢“妄自行動”,因此等待和觀望心態較濃。從國資委“四項改革”來看,“放權”或成為新一輪改革的關鍵詞。
此次試點中,一項重大突破即為監管部門將一些關鍵性權力下放到企業董事會。根據國資委的安排,將對中國節能、新興際華、中國建材、國藥集團等四家中央企業董事會授權行使高級管理人員選聘、業績考核和薪酬管理職權。
國資委人士表示,試點要探索一套完善國有企業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工作機制,通過進一步落實董事會職權,減少出資人管理事項,使董事會更好發揮決策中心作用,同時理順董事會、經理層、監事會和黨組之間關系,建立法人治理結構完善、經營管理規范的現代企業制度。
專家認為,在市場起決定性作用的領域,應該賦予企業更多自主權。監管部門簡政放權,有利于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的進一步完善和優化。
“實際上,企業已經在董事會改革方面有所進展。”知情人士舉例說,宋志平4月卸任中國醫藥集團總公司董事長之前,其同時擔任中國建材和中國醫藥兩大央企董事長多年,而兩家企業又同時入選國資委“四項改革”試點名單。“這意味著中央企業董事會試點的改革進一步深化,董事職業化進程又向前邁進了一步。隨著企業董事會制度不斷完善,國資委將進行新一輪‘放權’。”
國資委人士表示,根據整體部署,晚些時候國資委還將在更大的央企范圍里下放21項權力,到9月份下放權力項目的范圍還將進一步擴大。
改革將駛入快車道分析人士認為,此次試點的目的是以點帶面,有序推進改革。“試點是改革落地的關鍵一步,也標志著國資國企改革進入頂層設計與試點同步推進的新階段。”
在本輪“四項改革”中,國資委方面表示,此番試點將因企制宜實行“一企一策”,由企業提出試點方案,牽頭廳局與試點企業進行對接,確保可操作、能落實、有突破、出經驗,對企業的方案經專項小組研究后,提交國資委改革領導小組審議,成熟一個,審議一個,實施一個。隨著試點工作推進,國資委將逐步擴大試點范圍,并把試點中的好做法推廣出去,發揮試點示范帶頭作用。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自從今年初國資委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以來,國資委先后召開了十多次會議研究討論改革所面臨的問題。會議安排進度之快,也從一個側面表明了國資改革的緊迫性。“‘四項改革’試點的推出,無疑吹響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集結號。隨著國資委層面試點的啟動,今年國企改革將駛入快車道。”
實際上,早在國家層面政策出臺前,上海、廣東、重慶等地國資國企改革也已有了不少實際行動。東方證券分析師表示,從目前諸多跡象來看,下半年國企改革將明顯提速,可能會沿著四條路徑前進:首先是將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引入職業經理人制度;其次是產權多元化及引進戰略投資者;其三是建立激勵約束機制,包括管理層股權激勵和問責機制等;最后是引入外部競爭,尤其是使壟斷行業向民資開放,發揮鯰魚效應。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