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獲悉,為打破壟斷,監管部門正在加速推動證券行業的對內對外開放,對內開放是指放開資本市場參與主體的限制,對外開放是放寬行業外資的市場準入。
據了解,監管部門今年將進一步深化和擴大證券行業對內對外開放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強調放開資本市場參與主體的限制,打破行業壟斷,逐步清除證券、期貨、基金、咨詢等行業分割的狀態,支持各類證券金融機構在完善信息隔離墻基礎上業務交叉融合,建立與功能監管相適應的業務牌照管理制度。“證券行業對互聯網企業的開放實質已經在進行中,而對銀行的開放也將在兩三年內能夠看到。”資深市場人士說。而券商牌照的對外開放也已經提上日程。據了解,管理層鼓勵設立新型機構,在上海等三地試點臺資可以擁有全牌照證券公司51%的股權,券商牌照對港資的開放也將推出。
券商的牌照開放并不一定意味著“狼來了”。某大型券商董事長深有體會地說,“躺在壟斷的保護大傘下,卻造成了券商整體的孱弱,在金融資產14萬億元的規模中,券商僅占有2萬億元。這才是行業最大的風險。”借鑒黑白家電和汽車兩個行業的發展史,上述人士表示,唯有競爭才能促進行業發展,產生真正具有競爭力的企業,黑白家電正因為沒有保護,卻走出了世界級品牌,而汽車行業的過度保護造就了汽車行業整體弱勢。
在加速打破行業壟斷的同時,管理層也在多種措施并舉支持券商創新。據悉,管理層將支持證券公司利用公司債、股權融資、銀行間市場融資等多種融資工具,拓寬證券公司融資渠道;支持符合條件的證券公司從事公募基金管理業務;大力發展資產證券化業務;研究推動股票質押回購、標準化衍生產品交易、債券托管憑證等對行業有很大意義的創新;支持證券公司開展股票質押貸款、并購承銷業務、過橋貸款等融資業務;支持和探索互聯網金融業務模式,加快發展各類專業證券金融機構;打通分公司和證券營業部兩類分支機構的業務范圍,放開分支機構設立限制。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