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2日,“2018中國企業改革發展優秀成果發布會暨中企研第六屆會員代表大會”在京召開。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司長徐善長在發言中說,40年的改革開放使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中有一條非常寶貴的經驗就是始終堅持不斷鞏固和完善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經濟制度。中國的企業家,包括國有企業的企業家和民營企業家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獨特的貢獻。
徐善長說,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其中有三個立足點。第一是做強,要充分體現國有資本的競爭力和效率。第二是做優,要體現國有資本的布局優化和流動性,通過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來實現布局優化。另一方面,還要體現出國有資本的全民屬性,體現出社會主義的精神和原則,國有資本要在社會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等方面做出貢獻。第三是做大,國有資本要保值增值和實現引領。
在談到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時,他認為,雖然有很多國有企業進入了“世界500百強”,但離真正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還有距離。在徐善長看來,國有企業存在的一些問題還未解決,比如戰線過長、效率不高、杠桿率上升、激勵機制不足等。非國有經濟40年來有了長足發展,尤其在一些新興行業和領域,起到了主導作用。“到了今天這個發展階段,應該實現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優勢互補,實現多贏。”
徐善長表示,“混改”應該是國有和非國有的混合。在他看來,混合所有制改革和以往的改革有很大區別。過去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大多數都是立足于財務投資,而本輪混改,強調的是完善公司治理、強化激勵、提高效率,“在股權多元化的基礎上,實現法人治理的規范化,是這一輪混改最突出的地方。”
徐善長表示,中國的企業改革和發展需要依靠繼續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一方面使國有經濟發揮主導作用,另一方面,激發非國有經濟的積極性,使民營經濟有更大發展,讓外國投資有更活躍的局面,推動中國新一輪的經濟發展。
來源:手機中國網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
國有企業混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