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區域創新驅動戰略與央企產生“共振”效應
科技創新,是高質量發展時代的第一動力。在創新驅動方面,長三角地區精彩紛呈:上海正在建設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江蘇重點推進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繼杭州之后,浙江的寧波、溫州高新區也獲批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
服務區域創新驅動戰略,長三角地區的國企發揮著重要作用。
“企業是創新的真正主體,國資委的主要工作是營造鼓勵創新的良好氛圍。”上海國資委相關負責人說,在國企的考核和業績評價方面,上海國資委出臺了“三個視同和一個單列”政策,把研發投入、創新轉型和境外收購創新資源的投入,視作年度考核的利潤或者單列。
統計顯示,最近三年中上海國資系統累計對30家企業的340億元研發投入在經營業績考核中視同利潤,在經營者任期考核時,加大對創新評價考核的比重,一般企業創新考核比重提升為30%,對轉制科研院所提升為50%。同時,國資委把國資收益當中1/3以上的資金用于鼓勵企業創新活動,撬動企業進一步投入以及帶動社會資本的投入。
“在創新導向下,上汽集團已全面覆蓋混合電動、純電動、燃料電池三條技術路線。與阿里合作推出的榮威RX5,成為互聯網汽車的標桿。”上汽集團副總裁陳德美表示,瞄準汽車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的發展趨勢,上汽集團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引領企業創新轉型。
通過體制機制方面的變革,江蘇省推動國有資本向著科技創新、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領域加快集聚。其中,僅國有創投機構江蘇高科技投資集團就累計投資700多家企業、助推逾百家企業在境內外上市、借殼或并購重組。據該集團投資管理部負責人介紹,在其已投資的企業中,80%以上是創新型中小企業。
在民營經濟大省浙江,杭氧集團等一批國企通過技術創新,在許多領域實現重大突破。浙江省國資委表示,浙江國企通過引進外部科技資源、整合自身資源、參與科研院所重組改制以及省屬企業抱團創新,建立產業集群創新聯盟,著力構建科技創新體系。
地方國企的創新,還和央企產生了“共振”效應。去年8月,國務院國資委和上海市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推進央企深度參與上海全球科創中心的建設。現場簽約20多個項目,投資總額超過了2200億元。這些項目的落地,將對上海全球科創中心建設產生很大的推動力。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
國企混改 國資監管 管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