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客服
800062360
歡迎訪問混改并購顧問北京華諾信誠有限公司!
北京、上海、重慶、山東、天津等地產權交易機構會員機構
咨詢熱線:010-52401596
國企混改資訊
2018-01-05
明確員工持股的原則。山東對員工持股在試點范圍、基本條件、基本要求和實施辦法等方面做出了具體規定,明確了“依法合規、增量優先、自愿參與、合理流轉”的原則,提出“試點工作應以構建長效激勵約束機制為目標,通過穩妥有序實施員工持股試點,形成資本所有者和勞動者利益共同體為目標,提高員工對企業長遠發展的關切度以及經營管理的參與度,充分調動人才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增強國有企業活力、競爭力”;針對關鍵崗位骨干員工實施“人在股在、人退股退、循環激勵”的做法。據此,山東員工持股試點企業普遍明確持股范圍為骨干員工,入股采用自愿方式,主要通過組建合伙制企業持股,出資方式為現金并由員工自行籌措,設定不少于36個月的持股鎖定期,并建立了股權動態調整機制。
樹立混改試點標桿企業以點促面。比如,山東交運集團混改方案設計了股權設置、員工持股、資產剝離、混改后公司治理模式、土地資產處置等一系列關鍵問題的解決方案,為其他企業提供了可借鑒、可參考的樣本,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推動了一批改革基礎較好的中小企業率先突破,改革成效激發了省屬企業推進混改的積極性。
配套機制保障混改推進。發起設立規模為200億元的山東國惠改革發展基金,發揮基金杠桿效應和集聚效應,提高社會資本參與國企混改的積極性;搭建了山東省國資委、山東產權交易中心等4個信息發布平臺,打造社會資本進出通道和交易平臺;強化跟蹤指導,定期組織專家團隊,指導企業一企一策研究制定改革方案。
容錯機制保護和鼓勵改革創新。2015年,山東省國資委發布《關于支持和鼓勵省管企業改革創新建立考核免責機制的意見》,規定當企業或個人因改革創新等工作出現失誤受到追責時,可提出免責申請,明確了責任免除的范圍、條件以及免責認定程序,同時健全了澄清保護、跟蹤糾錯、資料報備等配套工作機制和保障措施。容錯機制激發和保護了改革者推進混改工作的積極性。
5方面問題有待重視
新的混合所有制企業的法人主體獨立性問題。有企業反映,目前還存在新混合所有制企業與“母公司”、混改企業與“實際控制人”等關系問題需要澄清的現象。在實踐中,混合所有制企業的獨立法人主體地位尚未得到充分尊重。
推進混改的一些配套政策有待完善。好多企業反映,在混改過程中涉及資產處置等事項新增稅收、轉讓股權產生交易費用等稅費問題,希望能將混改涉及資產處置等事項新增稅收給予一定比例的財政返還、減免混改股權交易費用等,以降低改革改制成本和增強對非公有資本的吸引力。企業普遍反映,納入混改范圍的土地處置難度大、時間長、涉及面廣,成為影響混改進程的瓶頸。還有企業反映,《關于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開展員工持股試點的意見》(國資發改革【2016】133號)要求“實施員工持股后,應保證國有股東控股地位,且其持股比例不得低于公司總股本的34%”,但對于混合所有制企業上市再融資時,國有股可以下降到什么比例,目前沒有明確規定。對于一些發展勢頭良好的混合所有制企業來說,很快就會啟動IPO(首次公開募股)工作,希望這一問題能盡快明確。
員工持股試點企業的條件和范圍問題。有企業反映,133號文件出臺后,有資格開展員工持股試點的混改企業條件和范圍趨緊。為符合相關要求,公司在引入戰略投資者時需考慮股東所有制背景。建議在股權結構合理、非公資本達到一定比例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寬實施員工持股試點企業的條件和范圍,如將已經實現股權多元化的企業納入員工持股試點范圍。還有企業反映,根據133號文件,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開展員工持股試點,其營業收入和利潤的90%以上要來源于所在企業集團外部市場,但未明確核算的時間節點,希望能予以明確,并建議適當放寬其中對營業收入來源比例的要求。
經濟補償金問題。不少企業反映,在混改推進過程中,國企改制職工身份轉換是一個難點,需要做大量深入細致的工作。由于尚未明確廢止《關于國有大中型企業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員的實施辦法》(國經貿企改〔2002〕859號),如何在混改中轉換職工身份而不再支付經濟補償金,又根據國家、省有關政策保護職工的合法權益,是一大難題。
一些問題需要厘清認識。個別地方部門和一些企業對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相關政策體系還不熟悉,對混合所有制改革還存在理解不深、認識不到位等問題,需要進一步加強政策解讀,澄清認識誤區。一是對優化股權結構、不搞“一股獨大”等方面的認識不足。比如,混改試點企業中,還不同程度存在股權結構不合理、國有股“一股獨大”等問題。這些問題既與相關政策導向有一定關系,也與部分企業對通過混改優化股權結構、完善治理結構、促進經營機制轉變的意義和作用認識不夠有關。二是對混改的認識仍需提高。個別參加混改試點的企業,將實施混改的動因定位于減輕資金壓力、樹立良好社會形象等,將混改預期成效定位于增強資本實力、提升行業地位等,忽視了混改應引資引制并舉,促進各類資本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部分企業和職工在混改過程中,對國企員工的身份意識仍然較強,提出經濟補償金等要求,影響戰略投資者的參與意愿和混改進程。部分企業在混改中更偏好于與各類國有企業合作,有將混合所有制改革弱化為股權多元化的傾向。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