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我省積極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截至目前,除承擔試點任務的省級公司外,省屬企業下屬297家子企業中,共有41家企業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占企業總數的13.8%,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穩步提升。
去年3月,我省出臺《關于推進青海省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意見(試行)》,明確了全省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實現路徑、試點主體和改革路線圖。此后,省國資委以實現各種所有制資本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為目標,堅持“三因三宜三不”原則(因地、因業、因企施策,宜獨則獨、宜控則控、宜參則參,不搞拉郎配、不搞全覆蓋、不設時間表),通過完善頂層設計、分類分步推動、因企制宜實施,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
按照“一企一策、成熟一個改革一個”的要求,結合省屬國有企業股權結構現狀,我省明確了先期選擇2至3家省屬國有企業,在二、三級公司層面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取得經驗后再推廣”的混改實施步驟。同時,將試點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與全省經濟發展重大戰略及工業和信息化“十三五”發展規劃緊密銜接,緊緊圍繞促進優勢資源開發、補齊特色優勢產業短板,鼓勵國有資本通過投資入股、聯合投資、重組等方式,開展與非國有企業的股權融合、戰略合作、資源整合。
原青海鋰業公司剝離新設東臺吉乃爾鋰資源股份公司,引入民營資本持股人3家,截至10月底,企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6.81億元,利潤額3億元,實現了國企優勢資源與民營資本及其管理、技術優勢有效整合,推動優勢資源開發換檔升級。西部礦業全資子公司西礦建設有限公司聯合杭蕭鋼構股份有限公司、西寧黃河實業有限公司等企業,整合資源、技術等優勢共同設立混合所有制企業青海西礦杭蕭鋼構有限公司。三江集團充分發揮旗下農牧場等資產優勢,依托青海三江生態旅游公司,引入集團公司所屬門源種馬場和其他民營資本戰略投資者,成立青海三江生態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著力打造集生態畜牧旅游、高山草甸旅游及民族風情旅游為一體的旅游服務產品線,推動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最大化。
(文章摘自2017年12月5日《青海日報》)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
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