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東航集團也與招商局集團、中國郵政集團等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但僅與平安集團的合作領域中包含混合所有制改革內容。這也是東航首次披露將與中國平安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領域的合作。
東航是2016年9月公布的第一批六家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之一。第一批混改試點包括聯通集團、東航集團、南方電網、哈電集團、中國核建、中國船舶共6家集團央企。其中,2017年6月東航集團下屬的東航物流和2017年8月聯通集團的混改方案都已落地,其余4家央企的混改正處于不同階段。
過往案例中,金融機構多是混改重要參與方。根據聯通集團的混改模式,可以猜測平安集團參與東航混改的路徑。
今年8月,中國聯通宣布的混改方案中,聯通擬發行90億新股并轉讓19億老股融資780億元,引入BATJ等互聯網巨頭、金融集團、產業基金等戰略投資者,合計持股比例達聯通A股的35.2%。
中國人壽以217億元認購中國聯通10.22%股權。中國人壽董事長楊明生曾表示,入股聯通至今收益已經超過了其預期。參股聯通混改第一單以后,中國人壽信心倍增。未來,根據保險資金長期性特點,中國人壽將積極參與下一輪混改項目。
分析人士認為,不排除中國平安戰略入股東方航空的可能性。國海證券指出,接下來的選股邏輯是,關注國企改革帶來的資產注入、基本面改善和盈利能力提升的標的,包括中國重工、中船防務、中國船舶、中船科技、中電廣通。
上海國企改革“換擋提速”
已經清理了歷史問題,賬面盈余靜待轉型的有ST新梅。其2017年半年報顯示,公司主營業務收入仍主要來源于房產銷售與物業租賃。但公司積極清理了非核心業務。完成了宋河酒業5%股份的回購事項,累計回籠資金1.98億元;處理了與中糧置業關于新蘭房產股權轉讓款余款糾紛,收回現金約2782.69萬元。截至二季度末,公司擁有貨幣資金約9100萬元,無有息負債。
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ST新梅的實際控制人——上海浦東科技投資有限公司(簡稱“浦東科投”)管理層,正積極與各個項目方接洽,或把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裝入”ST新梅。目前雖然還沒有定論,但10月底左右應該會有初步的結果。
和ST新梅類似的,還有萬業企業。
當萬業企業一紙公告宣布將斥資10億元認購上海集成電路裝備材料產業投資基金(籌)時,這家上世紀90年代初上市的上海老牌房地產企業真正開始了向集成電路產業進軍的轉型之路。
2015年,三林萬業將其持有的2.27億股轉讓給浦東科投,轉讓后浦東科投持有公司28.16%的股份,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三林萬業則持有公司22.38%的股份,為第二大股東。公司在2015年年報中明確提到以創新加速轉型,不斷加大新興產業在公司整體業務中的比重。
平安證券指出,浦東科投主要從事并購投資、股權投資、資產管理等業務板塊,聚焦于集成電路、醫療健康等高科技領域,在并購投資、股權投資等領域擁有較強的專業能力,積累了豐厚的產業資源。
今年4月27日,萬業企業董事會審議通過《關于公司擬認購上海集成電路裝備材料產業投資基金(籌)的關聯交易議案》。擬以自有資金10億元人民幣認購首期上海集成電路裝備材料產業投資基金(籌)20%的份額。5月19日,公司2016年年度股東大會審議通過該事項。7月21日,基金參與各方簽署《上海集成電路裝備材料產業投資基金出資人合作備忘錄》,對基金設立及運營等事項,形成合作備忘錄。至此,萬業企業正式邁入集成電路產業。
萬業企業2017年半年報顯示,公司將持有的湖南西沃100%股權及相關債權轉讓給長沙創潤,轉讓價格為15.98億元,獲得一次性轉讓收益8.96億元。此次股權轉讓將大幅提升今年業績,拓展公司的盈利空間,為公司戰略轉型進一步夯實資金基礎。
國企改革的“落地見效年”
2017年是國企改革大步向前的一年,被稱為國企改革的“落地見效年”。目前,國企改革的三大主線——混改、重組、國有投資運營公司,逐漸明朗起來,也出現了一系列新現象。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
國企改革 上海國改混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