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改是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在這個突破口上,中國聯通作為先鋒隊已然出發。
8月20日晚,中國聯通連發27條公告,將價值約780億元的混改方案公之于眾,打響央企母公司混改第一槍。
自去年9月被國家發改委列為第一批混改試點以來,中國聯通的混改方案引發各種猜想,吊足了人們的胃口。這當中有哪些關鍵性細節值得關注?參與各方所圖為何?在三大運營商中業績墊底的聯通又能否借此打贏“翻身仗”?
主導聯通混改的為何是發改委,而不是國資委?
中國聯通雖然不是涉及混改最早的,但卻是首家在集團公司層面進行混改的央企,可謂“放大招”。混改完成后,聯通集團對中國聯通的持股比例從原來的62.7%降低到36.7%,失去了持股50%以上的絕對控股地位,是新一輪國企改革以來,力度最大的一次改革。
這次混改不僅涉及的交易價款驚人,高達約780億元,引入的戰略投資者也實力雄厚——中國人壽、騰訊信達、百度鵬寰、京東三弘、阿里創投、蘇寧云商、光啟互聯、淮海方舟、興全基金和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合計持有中國聯通約35.19%股份。
8月16日因“技術原因”撤回本已發布的混改公告,更是為這部大戲增添了跌宕的劇情。
更讓外界關注的是,今年2月,證監會的定增新規要求,非公開發行的股份數量不得超過發行前總股本的20%,而此次中國聯通非公開發行股份比例達42.63%,遠超證監會定增新規限制的比例。
不過,證監會于8月20日晚間發文表示:認真學習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決策部署,深刻認識和理解中國聯通混改對于深化國企改革具有先行先試的重大意義。中國聯通已在國家發改委等部門指導下制定了混改方案,中國證監會經與國家發改委等部門依法依規履行相應法定程序后,對中國聯通混改涉及的非公開發行股票事項作為個案處理,適用2017年2月17日證監會再融資制度修訂前的規則。
“具有先行先試的重大意義”“作為個案處理”,如此表述從側面表明聯通混改勢在必行。
另外,市場人士還注意到,此次聯通混改是國家發改委在主導,而不是國務院國資委。事實上,2015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其中關于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相關改革正是中央交辦,由發改委牽頭負責的改革任務。2016年以來,國家發改委已開展兩批混改試點,目前已遴選出第三批試點企業,正在按程序報批。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關于混改,一直都是國資委和發改委兩條線進行。國資委主管企業,主抓市場競爭性企業的混改,力度也一直比較溫和。2014年7月,國務院國資委在中國建材集團、國藥集團兩家央企啟動了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試點。
而發改委是管項目為主,主抓的是壟斷性企業,今年以來勢頭很猛、動作很大、速度很快。比如去年9月28日公布央企混改的第一批9家試點名單,今年已經有東方航空和中國聯通兩家啟動混改。不過,東方航空是在集團旗下的東航物流進行混改試點。
聯通成混改首家真的因為業績差嗎
在發改委公布的第一批9家混改試點名單中,中國聯通為何勢頭這么猛,成為在集團公司層面混改第一家?個中原因,外界有多種猜測,甚至有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原因是聯通業績太差。事實真的如此嗎?
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表示,在國有企業改革上,與許多傳統行業相比,電信行業本身就走在前列。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
央企母公司混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