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東航集團與聯想控股、普洛斯、德邦物流、綠地等四家投資者,以及東航物流核心員工持股層代表,在上海正式簽署增資協議、股東協議和公司章程。國家首批推進的“七大領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在民航領域實現“落地”。
一、股權多元化,放棄絕對控股東航物流混改后,面臨的第一個挑戰便是體制機制能否真正改變。為此,東航物流甚至不惜放棄了對公司的絕對控制權。這能使東航物流在今后的決策中避免國有資本的“一言堂”。
根據協議內容,東航物流將實現股權多元化。其中,東航集團讓出絕對控股權,持有45%股份。東航集團之外,兩家中方企業共持有30%股份,其中,聯想控股持有25%股份,綠地持有5%股份。外國企業共占有15%股份,其中普洛斯持有10%股份,德邦持有5%股份。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東航物流混改首次納入核心員工持股,根據協議內容,東航物流核心員工將持有東航物流10%股份。
據悉,在此次混改中,東航實際投入國有資本18.45億元,有效引入22.55億元非國有資本投入。東航物流資產負債率將從2016年12月底的87.86%,降低到75%左右,達到全球一流航空物流企業的平均負債率水平。此外,此次簽約后,東航物流將組建全新的股東會和董事會,其中董事會由9人組成,東航產投委派5人,非國有投資者委派3人,核心員工持股層委派1人。
幾家股東在公司章程的制定中也非常注意制約平衡,比如在投資決策、預算制定方面,至少要獲得三分之二董事會成員的認可,這就意味著除了東航委派的5名董事,至少還要一家外部股東支持。
二、混改“三步走”,創造條件上市東航物流混改緣起于去年確定的首批混合所有制改革“6+1”試點名單。2016年9月,東航物流在上述試點名單中,成為國家民航領域首家進行混改的試點企業。在推進混改的過程中,東航集團主要采用“三步走”的方針:
第一步,股權轉讓
將東航物流從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的體系內脫離出來,從而保證公司專注于經營航空物流產業。
第二步,增資擴股
即引進戰略投資者和開展核心員工持股計劃,此次簽約儀式上公布的四家中外企業和核心員工持股10%,便是增資擴股的成果實現。
第三步,改制上市
據東航集團方面介紹,未來東航物流將積極創造條件,實現企業上市。
據東航集團方面介紹,東航物流的轉型發展其實從2012年就已開始,之后通過多次內部重組整合,打破了連年虧損的魔咒,從而實現連續3年盈利局面,也為東航物流混改奠定基礎。
三、為何是這四家?根據去年9月份國務院國資委公布的試點名單,東航物流成為民航領域第一家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試點企業。根據昨天簽署的協議,東航集團這次將引入聯想控股、普洛斯投資、德邦物流和綠地金融四家外部投資者。
據了解,很多社會資本都對入股東航物流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先后有一百多家投資者與東航進行了接洽。但是“基于共同的價值觀,以及產業鏈資源共享、各類資本優勢互補、股權結構均衡有序等多方面的考量”最終確定了這四家企業。
從東航集團方面披露的四家公司信息看,聯想控股和綠地集團均在投資領域有不俗表現,普洛斯和德邦則在物流方面均為巨頭。
聯想控股于1984年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投資,柳傳志等11名科研人員創辦。該公司起步于IT行業,經過30多年發展,已成為國內較為知名的多元化投資控股公司。該公司于2015年6月29日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截至2016年12月31日,聯想控股綜合營業額約3070億元,綜合總資產約3223億元。
綠地金融投資控股集團成立于2011年4月,是世界500強企業,主打戰略性金融投資平臺。據悉,綠地金融目前已完成四大板塊業務布局,即金融機構投資、基金投資和管理業務(包括房地產基金、產業基金、并購基金、股權投資基金和一二級市場證券投資基金等基金投資和管理等)、類金融業務(包括自主經營小額貸款公司、金融資產交易中心、融資租賃公司、財富管理公司等)、資本運作(包括資產管理、海外直投、并購重組、大宗資產交易等),以及在此基礎上發起設立互聯網金融事業部,整合各交易中心、財富管理、第三方支付及征信等資源,未來將著力推動互聯網金融業務發展。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
東航混改 員工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