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航集團19日與四家投資者、以及持股員工代表簽署增資協議。這標志著國家首批推進的“七大領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在民航領域實現“落地”。本次混改后,東航集團放棄絕對控股權。而員工持股比例則上升到10%。125名高管將拿出近4億元,入股新公司。
競爭激烈 四家企業憑優勢勝出
根據去年9月份國務院國資委公布的試點名單,東航物流成為民航領域第一家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試點企業。根據昨天簽署的協議,東航集團這次將引入聯想控股、普洛斯投資、德邦物流和綠地金融四家外部投資者。
據了解,很多社會資本都對入股東航物流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先后有一百多家投資者與東航進行了接洽。但是“基于共同的價值觀,以及產業鏈資源共享、各類資本優勢互補、股權結構均衡有序等多方面的考量”最終確定了這四家企業。
中國快遞物流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認為,就這份名單來看,應該說東航考慮的還是比較周全。
徐勇說,“這四家企業里面有兩家與物流地產有關。其中一家是做制造業集成商的,另外一家企業以物流為主,也有一部分快遞業務。從布局來看,東航未來可以在建設轉運中心、投資物流地產方面擁有更多的經驗。而且像德邦物流和聯想控股也有一定的貨源。”
放棄控股權 規范董事會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協議內容,東航集團占混改后東航物流公司45%的股權,核心員工的持股比例為10%。其它四家投資者共同分享其余45%的股權。
東航物流公司總經理李九鵬說,在這次改革中,東航集團之所以放棄絕對控股權,就是為了解決體制機制的問題。“其實最重要的就是體制機制的問題。所以在這次改革中,國資持股比例已經降到50%以下。我們考慮的就是如何借助這次民營資本的入股來改變我們的體制機制。這是最重要的。”
規范董事會治理是國企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這次混改之后,東航物流公司將組建全新的股東會和董事會,其中董事會由9人組成,東航方面委派5人,非國有投資者委派3人,核心員工持股層委派1人。在投資決策、預算制定方面,至少要獲得三分之二董事會成員的認可。
員工持股變主人 百名核心員工出資近4億
此外,按照員工持股的安排,125名核心員工將拿出近4億元,入股新公司。其中,李九鵬的持股比例雖然不到1%,但是因為公司體量巨大,他也要拿出3000多萬的資金入股。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和企業的命運綁定,李九鵬感到壓力巨大:“像我現在已經五十多歲的人了,做了30多年工作,可以說已經到了‘舒適區’,或者是平穩期,再過幾年退休了也就算了。但是我現在要做無限資產責任質押的貸款,因為我在正常情況下也是拿不出這些錢的。銀行根據‘混改’的特殊要求,特殊申請,做了特殊的融資方案。家里的財產質押完了,今后我掙的錢也要還給銀行。如果失敗了,我就要一輩子為銀行打工。”
混改后,所有員工都要脫離國有企業員工的身份,與新的東航物流公司重新建立市場化勞動關系,形成“管理人員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獎懲管理體系,以及市場的化薪酬分配與考核機制。
三個數字背后的啟示意義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李錦認為,在這次混改中,有三個數字值得關注。首先,以往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都是保持國有資本絕對控股,比例不低于51%,而這次是相對控股,國有股份的比例降低到45%。其次,員工持股比例達到創紀錄的10%,目前其它國企混改中,員工持股比例最高不超過8%。最后,員工持股的金額是大家沒有想到的。最高的員工個人投資達到3000萬,數額非常巨大。
李錦說,“從這三個數字可以看出,東航集團在這次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思想是解放的,放開的尺度也比較大。這不僅對航空企業,它對整個國有企業的混改都有啟示作用,甚至有引領作用。”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
國企混改 員工持股 東航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