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中央企業和各地混改速度明顯加快,各項改革已取得階段性成果,改革的深入不斷釋放國有資本功能紅利、提高運營效率。”6月2日,國務院國資委召開的國企改革吹風會上,國務院國資委副秘書長彭華崗如是表示,下一步,國務院國資委將沿三路徑加快深度調整重組步伐。
新增混改項目數
同比增45.6%
隨著國企改革橫向覆蓋面的不斷擴大、縱向不斷加深,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以及混合所有制被賦予重任。
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各級子企業公司制改制面達到92%。其中,東方電氣集團、中廣核、上海貝爾3家企業全面完成了公司制改革,中國國電、中國一重、中國鐵建等7家中央企業二級及以下子企業全面完成改制。
按照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今年要基本完成公司制改革”的要求,國務院國資委會同有關部門研究起草了《中央企業公司制改制工作實施方案》,彭華崗介紹稱,“今年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集團層面要全部完成公司制改制”。
對于混合所有制改革,彭華崗表示,已呈現出的速度加快、層級提升和領域拓展等特點越來越明顯。
截至2016年底,中央企業集團及下屬企業混合所有制企業占比達68.9%,上市公司資產、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在中央企業“總盤子”中的占比分別達到61.3%、62.8%和76.2%。
2016年新增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項目數同比增長45.6%,截至2017年3月底,省級國資委監管各級企業中混合所有制企業數量較2016年底增長3% 。
中央企業二級子企業混合所有制企業戶數占比達22.5%。截至2017年3月底,126家省級國資委監管的一級企業集團層面完成了混合所有制改革。而在石油、天然氣、電力、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行業和領域,選擇19家企業開展重點領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實現了向社會資本放開競爭性業務。
彭華崗表示,越來越多的競爭性企業在“混改”中進一步調整股權比例,促進企業形成了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結構。同時,通過探索實施經理層市場化選聘和身份轉換、員工持股等,推動企業形成了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
繼續推動
三大領域央企重組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務院國資委推動了15對28家中央企業重組整合,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已經調整到102家。彭華崗表示,下一步將沿三路徑加快深度調整重組步伐,穩妥推進煤電、重型裝備制造、鋼鐵等領域重組,爭取年內調整到百家以內。
28家重組央企大致分為四類。以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重組形成的中國中車,寶鋼和武鋼重組形成寶武集團等為代表的強強聯合型;以中電投集團和國家核電重組形成的國家電投,中國五礦和中冶集團重組為代表的優勢互補型;招商局集團和中國外運長航重組為代表的吸收合并型;三家通訊企業共同出資成立了鐵塔公司可視為共建共享型。
“中央企業重組不是為了減戶數,而是更加關注重組的內涵和實效;不是僅僅停留在物理變化上,而是追求發生化學反應。”彭華崗表示,重組后,資源配置效率有效提升,經營成本明顯下降,企業效益大幅提升。
重組也促進了內部協同和提高行業影響力。通過內部整合,重組前的重復投資、惡性競爭、力量分散等問題有效解決,協同效應不斷顯現。比如寶鋼、武鋼重組前虧損上百億元,利用重組的機會,深化改革、調整結構、壓減過剩產能近千萬噸,重組后實現盈利70億元。
“重組后的中國中車集團已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產品最全、技術領先的軌道交通裝備企業,產品覆蓋了全球83%擁有鐵路的國家,全球軌道交通市場占有率達到了25%。同時,還帶動了國內機電、電子元器件等20個配套產業的轉型,和上千家中小配套企業的發展。”彭華崗認為,這為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和實現“2025制造強國戰略”發揮了突出作用。
彭華崗表示,下一步,國資委將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加大推進力度,按照“成熟一戶、推進一戶”的原則,圍繞做強做優做大目標,加快深度調整重組步伐。繼續推進中央企業集團層面重組,深化中央企業兼并重組試點,加強重組后的整合效果評估。穩妥推進煤電、重型裝備制造、鋼鐵等領域重組,探索海外資產整合,集中資源形成合力,更好發揮協同效應。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
國企混改 公司制股份制改革 央企重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