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客服
800062360
歡迎訪問混改并購顧問北京華諾信誠有限公司!
北京、上海、重慶、山東、天津等地產權交易機構會員機構
咨詢熱線:010-52401596
國企混改資訊
2017-04-20
早在1993年的十四屆三中全會上,就提出了“財產混合所有”的概念,這可以認為是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雛形。此后的1999年十五屆四中全會、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皆提出了要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中發〔2015〕22號)(以下簡稱22號文),對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目標、途徑進行了具體闡述;《國務院關于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意見》(國發〔2015〕54號)對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進行了具體規范。
2017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領域邁出實質性步伐。”
為什么選擇混合所有制?
國有企業需要深化改革已經是共識,怎么改?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中指出“全會決定堅持和發展黨的十五大以來有關論述,提出要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強調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有利于國有資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競爭力。這是新形勢下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的一個有效途徑和必然選擇。”
“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得以深化。”那么混合所有制解決國有企業的問題是什么呢?國有企業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所以,主要是從兩個方面來看,一是作為物質基礎方面的問題,二是作為政治基礎方面的問題。
從物質基礎方面看,混合所有制可促進國有企業體制機制的進一步完善。
1.國有企業存在體制機制改革不到位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國有企業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開拓國際市場、增強我國綜合實力做出了重大貢獻。2016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68803.2億元,其中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1751.1億元,占比17.1%。2016年《財富》世界500強中,中國上榜企業共計110家,其中由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有50家,占比45%。
然而,22號文也明確指出,國有企業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如市場主體地位未真正確立,現代企業制度還不健全,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有待完善,國有資本運行效率需要進一步提高;一些企業管理混亂,內部人控制、利益輸送、國有資產流失等問題突出,企業辦社會職能和歷史遺留問題還未完全解決。這些問題影響到物質基礎的牢固性。這方面的問題可以歸結為市場化不夠,體制機制存在障礙。
那么什么是市場呢?市場是一種機制,買賣雙方相互作用并共同決定商品和服務的交易數量和價格的機制。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就是這種機制決定資源的配置。什么是國有企業的市場化呢?就是市場決定國有企業各類資源的配置方式,而不是其他什么方式。什么是市場主體地位呢?簡單說就是在法治市場環境里,企業從盈利目的出發,自己決定干什么、怎么干、誰來干,自己享受成功的喜悅,也承擔失誤的苦果,也就是實現“五自”——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風險、自我約束、自我發展。于是,企業自然跟著市場的指揮棒走,眼睛隨時盯著市場,心里隨時想著客戶。這是企業主體的鮮明特征。
自主權之一是選擇誰來干,也就是決定領導者是誰?這種選擇是有一整套市場邏輯和標準的。而領導者只要心系市場、情系客戶,專心打理企業,一般結果不會太讓人失望。即使有問題,也是雖敗猶榮。這正是改革的重點,能否選好企業家、能否解放企業家是改革是否成功的試金石。也是檢驗兩個一以貫之是否很好結合的風向標。
所以,如何選好、用好企業家成為國企改革的“硬骨頭”,企業家又如何用人,也是國企改革的“深水區”。因此,22號文中,提出改革的主要目標之一是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備、善于經營、充滿活力的優秀企業家,也是很自然的。
國有企業說得最多的還是體制機制障礙,導致的結果是國有企業效率不高、活力不足,也就是市場化不充分。解決體制問題本質上是理順關系的問題,讓關系變得符合邏輯,讓關系更簡單。就是解決國有企業效率不高、相互掣肘問題。比如以管資本為主推進國有資產監管機構職能轉變,是體制上的變化;職業經理人制度,實際上是解決體制問題,因為職業經理人關系簡單,只需為業績負責。解決機制問題本質上則是聚焦動力問題,產生“不待揚鞭自奮蹄”的效果,解決國有企業活力不足的問題。方法有“三能”、員工持股、股權激勵等。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