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文件體系基本形成
國有企業唯有不斷改革。
“當前國企改革已進入深化提速、不進則退的關鍵階段:一方面,國企主要集中在產能過剩的傳統行業,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國企去產能、去杠桿壓力巨大;另一方面,國企與其他產業部門發展分化程度日益擴大,國有工業增加值連續負增長。”恒豐銀行研究院商業銀行研究中心負責人吳琦對時代周報記者說。
2015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 ).
2017年3月28日、29日,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再次到東北調研時說,“1+N”文件體系已經基本形成。
“1+N”文件體系,其中的“1”指的是2015年發布的指導意見,這被稱之為“新時期指導和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的綱領性文件”。“N”指的是后來陸續發布的系列配套文件,涉及國企改革的細節,包括:鼓勵和規范引入非國有資本的意見,改進國有資產監督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的意見,國有資產交易監督管理辦法,央企結構調整與重組的指導意見,員工持股、股權分紅激勵的辦法,央企負責人業績考核辦法等。
成立于2003年的國資委,主要任務是履行出資人職責,指導推進國企改革和重組。2016年2月,肖亞慶從國務院副秘書長的職位調任至國資委主任、黨委副書記。
“國企改革在地方層面基本都是國資委在主抓。”廣東發改委一位中層干部對時代周報記者說。
截至2016年底,國資委會同有關部門出臺了36個配套文件,完成了1+N體系。國資委旗下的央企數量,也從2012年115家減少到102家。
2017年是見效年
“2015年是國有企業改革政策制定出臺年,2016年是國企改革政策落地年,2017年就應該是國企改革的見效年。”國資委副主任張喜武對媒體說。
國企改革是個錯綜復雜的工程。
2014年國務院成立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由國務院副總理馬凱掛帥,小組總覽國企改革事項,發改委負責制定混合所有制改革辦法,財政部負責資本經營預算等資本管理體制改革,人社部負責薪酬改革方案發布后的細則制定,國資委負責國企功能定位與分類改革。
2015年出臺的指導意見總共分了8章30條,八章涉及分類推進、完善企業制度、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強化監督、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改進黨對企業的領導和為國有改革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
2016年4月,國企改革領導小組第18次會議在北京召開,強調要加快推進十項改革試點:一是落實董事會職權試點;二是市場化選聘經營管理者試點;三是推行職業經理人制度試點;四是企業薪酬分配差異化改革試點;五是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六是央企兼并重組試點;七是部分重要領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八是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試點,九是國有企業信息公開工作試點,十是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試點。
“(關于國企改革的)政策已經基本出完,可以干起來了。”國資委中央企業智庫聯盟秘書長彭建國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
在3月28日宣布引入美航投資后接受央視采訪時,南航集團總經理譚萬庚說,“這是一次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有益嘗試”,“股權越深入,這種合作越緊密”。
(文章摘自2017年4月6日《時代周報》)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
南航混改 國企改革 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