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客服
800062360
歡迎訪問混改并購顧問北京華諾信誠有限公司!
北京、上海、重慶、山東、天津等地產權交易機構會員機構
咨詢熱線:010-52401596
國企混改資訊
2017-01-18
2014年12月16日國資委主辦的“國企改革:探索與前瞻”論壇上,劉曉丹分享了站在資本市場與投資者的角度,怎么看這輪混合所有制改革?現在我們也在操盤一些央企和地方國企的混改項目,有幾個已經推向市場,并且受到市場熱捧。事實上,方案出臺的過程是非常艱難的,要平衡各方利益。
一、國企改革與資本市場的四次親密接觸
國企改革跟資本市場在歷史上已有過幾次親密接觸。第一波是90年代,國企額度制上市,國企脫困解困是資本市場初始的基本功能,很多國企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長足發展,當然有些做的不太好。
第二波跟國企改制間接相關,成就了中國第一批企業家階層。很多企業家都是脫胎于國企管理層,我們上市的過程會做很多歷史核查,他們上市的過程就是要證明他們之前買國資的過程是完善的、沒有歷史瑕疵的,但是往往當時的歷史文件已經不好找了,最后都是省政府為了推動上市給了一份背書,追認當時的國資轉讓行為是合法的。這批人——尤其是以制造業為代表的,實際上就是國企的管理層,后來成為上市公司大股東,很多人成為第一批的中國企業家階層。
第三次的親密接觸,是在上一波的大牛市,伴隨著從1000點到6000點的過程,完成了絕大部分國企的整體上市和資產證券化,這是全流通改制帶來的制度紅利。細想很多國企,尤其是央企,在2006-2007年,一個整體上市(例如長江電力)就占到1000億元或2000億元的交易金額,我們絕大部分國企是在那個時候完成的整體上市。
現在到了第四波,資本市場與國企改制再度親密接觸。資本市場今年一直在熱炒國企改革的概念。廣東的第一個國企改革案子出來,不光這個案子漲停,相應的公司一起漲停。上海推一個綠地的借殼,相關的公司也在漲停,都包含了大家對國企改革的預期。
二、混合所有制的幾個命題
我們做的案例來看,所謂的混合所有制到底怎么“混”?有幾個非常重要的命題:跟誰混?什么時間混?混到什么程度?
1、跟誰混?
從現在已經看到的案子,混合所有制顯然是幾類“混”,包括國有股東混、民營股東混、管理層混,還有外資(非常少)混。民營資本如果再細分的話,有一類是產業資本,一類是金融資本,或者金融資本本身就是混合所有制的,因為金融資本很多是以PE的形式出現。這也是這波國企改革與前幾輪不同的一個特點,就是出現了有限合伙這樣一個可以放杠桿的工具。這次一個非常清晰的現象就是各類的基金,基金本身就是混合的,LP里國有、民營、外資等資本扮演了非�;钴S的力量。
2、什么時候混?
現在市場上也出現了幾個模式:
一類是已經整體上市的公司,會分拆著來混,混完了以后再去上市,這類以中石油、中石化為代表。坦率的說資本對這類的混合所有制是有不同看法的,一類資本比較追捧,一類資本不追捧。主要是看你混到什么程度?如果你只混了20%-30%的權益,只靠他再去價值重估一次再去上市,很多以追求權益回報的資本就不會去買這樣的公司,但如果追求固定回報的就會買這樣的公司,所以會發現,這次中石化幾百億的融資很多是賣給了追求固定回報的基金,比如保險基金。
還有一類就是未上市的,在上市之前混。比如綠地,在上市之前引入了很多戰略股東,然后再把它證券化。這種混法與上一種都面臨一個問題就是定價,以及再次重估上市,因為資本都是追求回報的,你以什么樣的方式證券化退出,以及在證券化的過程中定價以及之前定價的公允性問題。
我們最近就遇到這樣一個案子,即在上市之前混合,本來已經混完了,打算借他旗下的一個上市公司上市,最近有問題了。評估基準日前評估已經完成了,本來等著國資委簽字,就按這個價格拆完了、混完了,好去上市,但是擬上市主體持有一個上市公司的股權,但在這段時間因為股市暴漲了,公司持有的公允價值增加了好幾十個億。國資委說我沒法簽字,簽了可能就涉及國有資產流失問題。雖然我們說,這好幾十個億還有可能跌回去啊,但是跌回去也沒有辦法,這就是在上市之前混,沒有一個公允價值,都是靠評估作價,但是評估的話價格彈性就相對較大了。
還有一種方式,是我們越來越看好的一種混合方式,也是現在很多國資在做的一種方式,就是“在資本市場的上市平臺上混”。這個混合有一個好處,就是解決了定價問題,二級市場來給你定價。所以現在我們看到了很多鎖價發行三年的國企定增,而且鎖價的投資者都是找好的,定增對象就是對他未來產業升級有幫助的產業投資者、PE資本、管理層等,這些現在都是允許的。資本市場是混改最好的平臺,而且可以持續的“混”下去。所以最近我們在做的很多單子,原來都是希望先引戰投然后再去上市,現在我們都建議你索性用上市公司的平臺來做定增等運作,讓對公司未來產業升級有幫助的產業投資者和錢一起進來。A股這兩年非常的開放,各種各樣的創新方案都是可以做的。
3、混到什么程度?
比如一般競爭性行業,如果還是大股東一股獨大,比如55%、66%,恨不得大股東一個人舉手就全表決了,少數股東也不大愿意進來�;斓焦臼钦嬲墓净卫頃r候,即股東之間會有博弈和相互制約的時候,很多戰投就會愿意進入。所以混到什么程度,需要做階段性的步驟安排,也是資本看好或者不看好混合所有制的很重要的原因。
所以我們看到了各種各樣的案子,比如上海、廣州國資都動作比較大。比如廣州,我們做的幾個案子都披露了,有的案子已經實現了戰投認購定增,有的僅僅是資產證券化,甚至國資還在大比例的增持,通過基金的方式增持,等到下一步他們可能還會有進一步的運作。
三、本輪混合所有制的幾大特點:
1、這一輪的混合所有制一定伴隨大批國企資產證券化。
這在06-07年已經遇到過一個巔峰,不過那個時候是國企從分拆上市變成整體上市,以及全流通的轉變。這一波與上一波的一個比較大的不同是,這波資產證券化會有比較大的騰挪。上一波的思路是我旗下有個上市公司,母公司把自己旗下的資產裝入上市公司,左手倒右手。這一波因為很多國資面臨產業升級和轉型,而不僅是治理的優化和調整,所以不同集團之間騰挪的動作就比較大。
比如南車北車合并,有魄力的地方國資委會把所有旗下上市公司殼資源,和未上市資產放在一起開始拼。比如廣州把金融控股平臺(越秀金控)借殼廣州友誼來上市,友誼就是廣州的一個商店,在電商的沖擊下日子很難過,股票市值沒有想象力了,所以國資委就把境內的金控資產打包騰挪到上市公司里。我們現在還幫廣州做別的方案,就是上市公司自身主業眼看不行了,旁邊還有一波主業不錯的資產就打算騰挪進來。但是這種騰挪會牽扯不同利益主體,壓力是非常大的,這就要取決于不同地方國資的決心,各地不一樣,現在比如廣州、江蘇的力度都非常大。
2、無論注冊制怎么提速,這波國資證券化多半會以存量公司的調整為主。
IPO注冊制在臨近,但是這波注冊制的機會不是給國企的,因為國企資產做了騰挪,實際控制人變了,主業整合超過100%了,不滿足單獨IPO的條件。而這波注冊制的機會應該是給以互聯網為代表的公司,TMT一定是這波注冊制的明星和主角。但是這波國企用的更多的還是存量調整。
坦率的說,國企有很多上市公司,在這波改革中應該有開放的心態。因為隨著注冊制的推出,殼公司會越來越不值錢。比如:有一個我們跟了很多年的央企集團,他旗下有十幾家上市公司,最近還在自己倒騰,自己把自己的某個產業再去裝到某個公司里,前兩天我給他們老總打電話,說你別倒了,應該趁現在殼最貴的時候趕緊變現。能賣給別人的就賣給別人,自己手里留兩個就行了,變現一大筆錢回來扶植新產業多好。將來注冊制了,你旗下真有好的資產將來注冊制上市是非常容易的。上市公司單純作為一個殼的價值,我覺得再過半年就會貶值,只要注冊制的預期一確定,10多億、20億的殼就難有人買了。當然在國企的體制內,這個建議要真變為決策也不是那么容易實現的事情,但從市場的角度來看的確如此。
3、另一個特點就是,這波國企改革一定會伴隨著產業升級轉型。
我們原來判斷,最近將會出現一波控制權收購(BUYOUT)的高峰,即國資退出、民資接盤。理由是,如果明年地方政府債務壓力太大的話,最后沒辦法了就會賣國企。有個數字是18萬億的地方城投債要到期,那么地方國資的退出會伴隨著控制權買賣的浪潮。
不過現在來看這波機會并沒有像想象中那么多,雖然國資有退出意愿,但是民營資本并不愿意接。這主要是因為很多產業遇到了技術革命的挑戰,技術已經面臨淘汰了,所以民營資本也不愿意接。這也是為什么BAT在中國特別受歡迎,大家寧愿主動砍價都想引入BAT,沾上互聯網基因。
4、第四大特點就是管理層激勵
比如綠地的管理層激勵�,F在資本在找投資對象時,如果不解決管理層持股的問題,資金是不愿意進的。坦率的說,你如果不把自己的身家性命綁進來,我為什么要來投這個公司?我認為,這波國企改革,不會再催生更多的企業家階層,但是會催生中國第一批帶金手銬的職業經理人階層。而無論民企還是國企,都會需要優秀的職業經理人。
文章來源:《國企改革:探索與前瞻》論壇 作者:劉曉丹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