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阿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促進創業投資發展的政策措施,通過豐富創投主體和模式、發揮股權交易場所功能、支持國企設立或參股創投企業和母基金等多種方式,增加各界社會資本對創投的投入,助力實體經濟發展。
此次會議明確提出,豐富創投主體和模式。支持行業骨干企業、創業孵化器、產業(技術)創新中心、保險公司等機構投資者參與創業投資;按照內外資一視同仁原則,放寬準入、簡化管理,鼓勵外資擴大創投規模。國企參與,是一支生力軍。
顯然,國企拿出一部分沉淀資金,或在創投企業中試點混合所有制,可以帶動民企、個人等多種形式的資本涌入創投領域,促使更多優質、高成長的公司出現。近兩年,外資抽回現象有所增多,此次會議強調一視同仁,有利于穩住海外投資基金,吸引海外資本力量。從1999年起,深圳、上海、山東、浙江便開始搞創投企業,都是政府投資10億左右,國企也參加了。部分國有企業已經在創投領域進行了有益探索。如,去年7月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等設立母子系列基金“城市軌道交通基金”;今年8月,中國國有資本風險投資基金成立,將投資直投業務、創投基金等。
現在,國務院常務會議推動國企這么做,而且明確在創投企業中試點混合所有制,對社會資本是個鼓勵。
如今,財政資金參與創設的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已成為扶持科技型企業、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新平臺。國企參與,應當充分發揮國企資金引導、放大作用,重點投資初創期科技型中小企業。一方面需要充分發揮政府與國企資金的政策引導、放大作用,積極推動高科技產業發展,另一方面可以改善融資結構,解決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這樣做,當然利于吸引民營資本參與,穩定創設的資本市場。
多措并舉輸血創投助力實體經濟
國務院常務會議1日確定促進創業投資發展的政策措施,通過豐富創投主體和模式、發揮股權交易場所功能、支持國企設立或參股創投企業和母基金等多種方式,增加各界社會資本對創投的投入,助力實體經濟發展。
據清科集團旗下私募通統計,今年6月中外創業投資及私募股權投資機構新設立117只基金,其中76只披露目標規模的基金計劃募資145.03億美元。與5月相比,6月新設立基金數量降低55.7%;與去年相比,新設基金數量和募集金額都有所下降。
“如果缺少創投資本的支持,早期企業和企業創新都難以可持續發展。”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說,面對不容樂觀的經濟形勢,脫實向虛的資本動向,需要政府更積極地調動各方力量,增加對創業投資的投入。
首先是豐富創投主體和模式。此次會議明確提出,支持行業骨干企業、創業孵化器、產業(技術)創新中心、保險公司等機構投資者參與創業投資;按照內外資一視同仁原則,放寬準入、簡化管理,鼓勵外資擴大創投規模。
“近兩年,外資抽回現象有所增多,此次會議強調一視同仁,有利于穩住海外投資基金,吸引海外資本力量。”英諾天使基金創始合伙人李竹說,同時明確支持骨干企業、保險公司等機構投資者,也是為了更好地吸引多方投資力量參與創投。
多層次股權交易市場的功能也需得到充分發揮。會議提到要發揮主板、創業板和地方性股權交易場所功能,也提到支持證券公司柜臺市場等開展直接融資業務,暢通創投的上市、股權轉讓、并購重組等退出渠道。
對國企如何參與創投,會議也給出明確支持:支持有需求、有條件的國有企業依法依規、按照市場化方式設立或參股創投企業和母基金,支持具備條件的國有創投企業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
“僅靠民間資本做創投是不夠的,需要有國有資本的參與和引導。”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說,國企拿出一部分沉淀資金,或在創投企業中試點混合所有制,可以帶動民企、個人等多種形式的資本涌入創投領域,促使更多優質、高成長的公司出現。
事實上,部分國有企業已經在創投領域進行了有益探索。如,去年7月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等設立母子系列基金“城市軌道交通基金”;今年8月,中國國有資本風險投資基金成立,將投資直投業務、創投基金等。
“無論是放寬外資還是支持國企參與創投,此次會議對創業投資發展的支持,有利于調動社會投資積極性,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促進穩增長、調結構,釋放社會投資潛力助力實體經濟。”董登新說。
文章摘自2016年9月2日《新華社》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
創投 國企改革 混合所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