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集團員工知道市場規則,明白市場的道理,精簡機構是員工提出來的,中化集團的部門由21個部門精簡成9個,大批人員去一線。
李建紅:在追求高質量發展過程中,作為企業要優化發展理念,將實體經濟從追求規模和速度,轉化到追求質量,講求效率的發展軌道上,支持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政府在支持企業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時,要建立起創新的容錯機制,不建立容錯機制,很多創新會失敗,而失敗后投資就打水漂。對于創新,如果單純地用實體經濟的一些指標來考核,會使得創新缺乏動力和活力,采取容錯機制,容許失敗,就可以激發企業轉型的活力。
高質量發展要靠人才,人才是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如果有了人才,獲得競爭優勢的人才,高質量發展就有了保障。從招商局的實際情況看,要努力做到四個優先,人才投入優先保證、人才資源優先開發、人才結構優先調整、人才制度優先創新,使行業產業所需要的優秀人才相應聚集。
中國經濟時報:國有企業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體之一,杠桿率高也被認為是國企面臨的重要問題,怎么看待這個現象?
凌文:在“三去一降一補”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國有企業要重點關注去杠桿。應把整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放在一起來綜合施策。
神華與國電重組后,國家能源集團資產負債率從之前的41%左右,提升到61%左右。雖然整體上負債率不是很高,但是下屬一些企業,有的負債率高達80%,甚至有極個別資不抵債的現象,需要盡快解決。
企業的杠桿只是一個衡量指標,關鍵要判斷企業是不是有生存和發展能力。去杠桿有多種方式,注入資本金、債轉股、股票市場募資等。對于落后的僵尸企業,要堅決退出,有能力挽救的,要綜合施策。資本金不夠的,可以補充資本金;補完后看資本結構,既可以債轉股,也可以引入民營資本和基金,同時要發揮上市公司的融資功能,特別是上市公司在兼并收購時,要更好地發揮資本市場和股票市場的再融資作用。
降低企業杠桿,既可以直接融資也可以間接融資,在當前社會資金量相對充裕階段,要堅持用市場化、規范化的手段解決。國家能源集團擁有充裕的資金流,要重點關注引入更低成本的社會資本,以及資本市場的融資。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
國企改革 混合所有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