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行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論壇上,國務院國資委副秘書長提供的一組數據顯示,當前央企及下屬企業中混合所有制企業占比已達68.9%,半數以上的國有資本集中在公眾化的上市公司。作為聯想控股旗下的投資機構,弘毅投資參與了石藥集團、中聯重科、城投控股、錦江股份等38個國企改革項目。第三批混改試點名單公布在即,國企改革再次引發市場關注,并點燃眾多投資機構的參與熱情。
弘毅投資董事長、總裁趙令歡近日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對國企改革的投資心得、參與路徑、發展趨勢進行了詳細介紹。趙令歡指出,隨著政策的明確,國企改革前景廣闊,但形式將持續優化演進。同時,新技術、新模式不斷涌現,創新成為激活深化國企改革、激活國企存量的重要推手。
趙令歡介紹,弘毅投資擁有豐富的經驗,操作透明規范,屢屢被國企和國資大股東相中。弘毅投資通過三大標準篩選國企改革項目,注重投資之后能否對被投對象的經營施加影響。
中國證券報:截至目前,弘毅投資參與了33家國企的38個改制項目,投資金額逾190億元。弘毅投資選擇項目的標準是什么?
趙令歡:首先,我們主要參與自己擅長的行業,比如大健康、大消費、環衛、新經濟,特別是與移動互聯有關的新經濟是我們關注的重點;其次,弘毅投資的核心理念是“事為先,人為重”,投資就是投人,我們注重把投資與被投企業的核心管理團隊結合起來;再次,我們是主動投資者,投資之后如果對被投企業的戰略發展和公司治理沒有實際影響力,我們也不會投。
中國證券報:弘毅投資參與的國企改革項目持股比例不一,不同的持股比例是否意味著影響力大小不同?
趙令歡:持股比例的高低不意味著影響力的大小不同。在具體的投資過程中,我們以“一企一策”的原則,商定股權結構比例。對于被投企業,我們追求建設性的影響。比如,城投控股和錦江股份,我們的持股比例都不足20%,但我們都是董事會成員。企業希望弘毅參與進來,要的不僅是資本,更重要的是資源。我們能夠幫助企業建立市場化機制,以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中國證券報:弘毅投資有選擇項目的標準,但這個選擇是雙向的。弘毅投資在參與國企改革項目過程中的優勢體現在哪些方面?
趙令歡:國企希望通過體制機制改革,在市場化的環境中增強競爭力。無論是決策機制還是激勵機制建設等方面,我們均比較有經驗。能力和業務相匹配,國企和國資大股東看中了弘毅這一點。同時,國企改革過程中也存在一些爭議,一方面要實現國有資本的保值增值,同時要規范、透明。這也是國企和國資大股東看重我們的原因。
中國證券報:弘毅投資參與國企改革項目始于2003年。與十幾年前相比,現在的國企改革項目有哪些不同,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發生了哪些變化?
趙令歡:以前的國企改革項目規模通常較小,數量也比較少。從目前情況看,大體量項目明顯增多;政策環境方面, 以前摸著石頭過河,現在規則更清晰。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政策環境好,市場熱情高,但競爭也要激烈得多。在規則清晰、政策明確的環境中,弘毅投資不怕競爭。
中國證券報:過去幾年,市場對國企改革的預期時高時低,進程時快時慢。如何看待這一過程?
趙令歡:國企改革本身就是循環往復、漸進成長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國企改革已經過多輪,我們剛開始參與的時候,不少同行覺得這是一塊“硬骨頭”,參與積極性不高。而在“全民PE”的熱潮下,投資機構都在談國企改革項目,但實際真正參與的并不多。這也說明參與國企改革項目,屬于很專業化的領域,不能盲目跟風,需要有實力、講規范、有后勁的規范機構參與。
以中聯重科為例,從2006年5月受讓中聯重科15.83%股權成為第二大股東到現在,我們已經連續5次投資中聯重科:第一步解決了體制機制的問題;第二步是國際化。2008年,我們協助中聯重科收購了意大利工程機械企業CIFA;第三步是2010年我們拿出9.84億元參與中聯重科定增;第四步是2014年中聯重科收購奇瑞重工(現改名為“中聯重機”)進軍農機行業,我們投了6.96億元;第五步,今年5月中聯重科出售中聯環衛80%的股權,我們也參與了進來。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
混合所有制改革 國企改革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