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經安徽省國資委批準,琨山資本與安徽皖北煤電集團發起的以市場化債轉股為基礎的結構調整基金成立,該基金也是目前地方政府層面設立的全國首只地方國企結構調整基金。目前30億基金份額全部募集到位,并完成了在中國基金業協會的備案。
2016年9月,由國務院國資委牽頭,中國誠通發起的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成立,這是我國第一只中央政府層面的國企結構調整基金。成立一年多,國企結構調整基金通過市場化手段推動央企和重點國有骨干企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在去產能、降杠桿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該只基金的成功為地方國企結構調整基金的啟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應。
此次以債轉股為基礎的結構調整基金是以增資擴股和股權轉讓的方式投資于皖北煤電集團旗下多個優質子公司,基金投資標的以IPO或并購的方式實現市場化退出,同時皖北煤電獲得資金用于償還集團有息負債,增強資本實力,降低資產負債率和財務成本,能有效防范債務風險,提高生產經營能力,助力產業的轉型升級。皖北煤電設立國企結構調整基金將充分發揮國有資本杠桿放大作用和多種所有制資本促進作用,更好地發揮國有資本在結構調整中的引導作用,推動解決產業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資金、市場、技術等瓶頸制約,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國有資本使用效益,加快地方國企的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的轉變。同時,該基金也是促進國企產業重組整合的重要紐帶。
據悉,債轉股模式是國企結構調整基金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但是目前銀企合作的債轉股項目落地率不到8%,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一是談判周期久,落地難;二是操作方案明股實債,本質上是真債轉假股;三是政策性強,市場化弱,導致退出機制不明確;四是債轉股價格定價機制模糊,存在高估或低估問題。此次皖北煤電債轉股基金基本解決了以上四大難題,琨山資本作為基金管理人和交易安排人,不僅在方案設計上實現了創新,規避了傳統明股實債的交易結構和子公司通過股東借款償還母公司債務的非市場化方式,而且在權益確認和業績對賭等方面實現了突破,是創新權益融資模式、優化融資結構的有益嘗試,為市場化債轉股模式開辟了一條新路。通過對皖北煤電集團控股子公司及成長性企業實施債轉股,引入結構調整基金作為其股東,能夠將子公司債務融資置換為股權融資,從而深入推進集團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升集團合并凈資產規模。
據此次基金的負責人琨山資本總經理王文韜介紹,此次地方國企結構調整基金是琨山資本在政府產業基金上的第二次重大創新,2016年琨山資本在江蘇泰州首創10億可交換債政府基金,當時的創新交易方案后來被多家金融機構參考借鑒。琨山資本作為專注于政府產業基金的專業基金管理公司,未來將繼續進行國有資本結構調整基金的創新探索,幫助地方政府和地方國企打造“融資+融智+融產”的良性發展模式。琨山資本通過并購重組、產業整合,引入優秀管理團隊和體制機制,利用產業和金融兩個市場進行資源對接,促進地方國企和央企的資本結構和產業結構調整,支持國有企業在核心技術、管理模式、新興產業、高端制造和消費升級領域的市場化整合和轉型突破。目前琨山資本與首旅集團、萬科集團等多個大型產業集團建立了深度合作,將產業資源導入國有資本需求迫切的領域同時,通過設立不同類型的產業基金,使國有資本進入相關產業并了解其運行特征、關鍵要素和解決方案,進而幫助國有企業真正實現騰籠換鳥和轉型升級。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
琨山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