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客服
800062360
歡迎訪問混改并購顧問北京華諾信誠有限公司!
北京、上海、重慶、山東、天津等地產權交易機構會員機構
咨詢熱線:010-52401596
國資國企動態
2017-08-02
設備報廢是設備管理的重要階段,管理不善會帶來國有資產流失、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等諸多問題。本文從設備報廢的意義、條件和程序,提出了事業單位在設備報廢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的措施。
設備報廢是設備管理的最后一個環節,可能引發安全、環保、資源等諸多問題,很多事業單位忽視對設備報廢工作的管理,造成國有資產流失,資源浪費,環境污染。
一、設備報廢的概念和意義
設備報廢是指設備經長期運行使用,由于磨損、老化或其它原因,生產效率、安全性、可靠性不斷下降不能繼續使用,按照有關規定進行產權注銷的行為。凡屬報廢的設備,均屬于無修理價值或無技術改造的可能,或即使可以修理或改造,但在經濟上不合算的。
設備本身有使用壽命。一方面,設備的各個部件經長期使用會出現磨損、老化,設備的性能會退化,雖然維修可以延長其使用時間,但是為此支出的維修費用越來越高,而且設備的技術狀況也會越來越下降。因此,無限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在技術上、經濟上都是不合理也是不合乎規律的。所以,當設備的性能下降到極限時,設備的壽命應該終止即報廢。
另一方面,設備從購置后開始使用,也有可能因為技術落后而被淘汰。目前新技術的出現,制造出了具有更高效率的新設備,要求原有設備的性能必須滿足新設備的最低要求水平,因此必須對原有設備進行更新改造。如果改造費用過高,設備的更新換代不可避免,舊設備會因此而報廢。設備報廢不僅是設備管理的一個重要階段,同時也是提高單位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特別是現在,國家相關的環保、節能法律法規的落實,對不符合環保、節能要求的設備強制實行淘汰報廢。
設備報廢是設備從規劃、購置、使用、保養、報廢等設備管理環節中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也是實際工作中最容易被忽視的一個環節。
二、設備報廢的條件和程序
1.設備報廢的條件
設備報廢的條件或標準,根據不同種類的設備有差別,大體總結為以下幾點。
(1)超過經濟壽命和規定的使用年限,由于嚴重磨損,已達不到最低的工藝要求,且無修理或技術改造價值者。(2)設備雖然沒有超過規定的使用年限,但由于嚴重損壞,不具備使用條件,而又無修復價值者。(3)影響安全,嚴重污染環境,雖然通過采取一定措施能夠得到解決,但在經濟上很不合算。(4)設備老化、技術性能落后、耗能高、效率低、經濟效益差或由于新設備的出現,若繼續使用可能嚴重影響企業經濟效益的設備。(5)國家強制淘汰的高耗能設備。(6)因為其它原因而不能繼續使用,不宜轉讓又無保留價值的設備。
2.設備報廢的程序
規范化、程序化的操作是做好設備報廢工作的最有效途徑。它既有利于提高設備管理的規范化,充分提高設備的利用率,又有利于設備合理更新換代,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根據《中央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辦法》第9條、第18條規定,中央級事業單位一次性處置或批量價值價值800萬元以上的國有資產,必須經主管部門審核后報財政部審批。一次性處置或批量價值低于800萬的國有資產,由主管部門進行審批,報財政部備案。
該暫行辦法第11條規定,中央級事業單位處置規定限額以上的國有資產,應當按以下程序辦理。
(1)單位申報。單位填寫《中央級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申請表》,并附相關材料,向主管部門申報。 (2)主管部門審核。主管部門審核后,報財政部審批。(3)財政部審批。財政部對主管部門報送的國有資產處置事項進行審核批復。(4)評估備案與核準。中央級事業單位根據財政部的批復,委托具有資產評估資質的評估機構對國有資產進行評估,評估結果報財政部或主管部門備案或經財政部核準。(5)公開處置。中央級事業單位對申報處置的國有資產進行公開處置。
中央級事業單位處置規定限額以下的國有資產,按照單位申報—主管部門審批—評估備案與核準—公開處置的程序,由主管部門審批后,報財政部備案。
三、設備報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對報廢工作不夠重視,對報廢的設備管理不善
有些事業單位對于符合報廢條件的設備不及時做報廢處理,造成單位財務賬面價值資產虛增,妨礙新設備的購置,降低資產效率。對于具備報廢條件的設備,有些單位沒有專人管理,隨意堆放,使原本調劑后可以使用的設備徹底損壞,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2.報廢審批手續不規范,設備報廢工作脫離監管
按照有關規定,報廢工作要經過從單位申請、主管部門審核、財政部門審批、評估機構鑒定等一系列程序,有的評估結果還需要財政部核準,整個程序完成可能需要較長的時間。有些事業單位嫌麻煩報廢時未辦理報批手續,僅憑領導一句話,就可以擅自報廢違規處置國有資產,使報廢工作脫離了財政部門的監管,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3.報廢設備處理不規范,環保意識差,環境污染嚴重
履行完所有報廢的手續后,就要對這些報廢的設備進行處理。這些報廢的設備,特別是一些電子設備,含有有毒有害物質,無論焚燒還是被拆解后填埋,都會造成嚴重污染。即使有些設備送到回收企業進行回收利用,也存在產生大量廢氣、廢水、廢渣的問題,污染環境和對作業者身體健康產生嚴重危害。
四、加強事業單位設備報廢管理工作,減少國有資產流失和環境污染
1.重視對報廢工作的管理,提高設備管理人員素質和管理水平,妥善保管報廢設備
財政部門和設備主管部門要重視設備報廢的監督工作,把設備報廢工作做的好壞作為對單位考核的一個指標。同時要加大執法檢查和監督力度,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和處理。事業單位要組織設備管理人員學習有關設備報廢的法律法規,提高他們的法制觀念和管理水平,把對管理人員的培訓工作納入單位考核事項。要落實管理責任制,明確報廢工作責任人和相關職責范圍,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建立適當的獎勵和懲罰制度,對責任心不強,工作失誤,對報廢設備管理不善,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的,給予懲罰。對于可移動的設備和有可利用價值的設備,設備管理部門要集中保管。對于大型設備,拆解較困難或拆解要花費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的,可以派專人或委托其他單位管理。設備主管部門履行監管的職責,確保設備不受損、不流失。
2.規范設備報廢的審批手續,實現設備報廢工作的全過程監管
設備報廢要嚴格執行“先報批后處置”的原則,按照設備報廢工作規范化、標準化、制度化的要求,報廢工作的全過程要置于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的監督和監管之下。對于未經報批手續擅自處置的,要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事業單位要根據有關規定,結合本單位實際,制定本單位的資產管理和處置的辦法。在辦理審批手續時,設備管理單位應認真填寫報廢申請表等資料,如實反應報廢設備的歷史和現實狀況以及報廢設備的處置情況,對于在設備報廢過程中弄虛作假的單位和個人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3.提高安全意識和環保意識,依法規范處理報廢設備,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在處理報廢設備過程中應該提高安全意識和環保意識,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不得將報廢設備交給沒有資質的企業進行處理。應與有資質的信譽好、專業性強的的回收企業建立穩定的報廢設備回收合作關系,避免小作坊不規范處理造成污染環境的現象。
五、結語
設備報廢是設備管理的一個重要又容易被忽視的環節,事業單位應該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報廢的條件和程序,以免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和資源浪費。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