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曾是我國能源、重工業以及農業基地的東北三省,如今的發展卻不盡如人意。據悉,為深入了解東北地區國有企業改革有關情況,有針對性地提出深化東北國有企業改革的政策措施,國務院已于近期組織力量對東北地區進行了包括國企改革等在內的主題調研。
中國企業聯合會副研究員馮立果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促進東北地區國企改革有助于把國企內部的閑置資源、無效資源變成高效資源,激發東北經濟的潛在增長動力,為東北地區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減少負擔,增加動力。同時,有助于改變東北地區干部群眾的思想觀念,為民營經濟發展創造條件,有助于改善東北地區的營商環境,吸引外來投資,縮小東北地區與其他地區的差距。
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遼寧、黑龍江、吉林GDP同比增速分別為3%、5.7%、6.5%,居于全國墊底位置,且從地級市層面來看,2015年全國共有14個地級市的GDP為負增長,位于東北地區的就有6個。而今年第一季度的經濟數據依舊延續了上一年的頹勢。據了解,今年第一季度東三省GDP同比增速再次墊底。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周放生認為,解決東北地區經濟發展問題的核心主要在于國有企業,而東北三省國企的問題,僅靠政府以及央企的加大投入并不能完全解決,關鍵還是在于國企改革。對此,應建立“容錯制度”,鼓勵在改革中創新、突破、試錯。
馮立果認為,東北地區國企改革的突破口在于特困、“僵尸企業”的改革,特別是對一部分企業包括大型企業實施破產重整、破產清算。這樣一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對東北干部群眾的思想觀念形成一定扭轉,進而倒逼體制機制改革。當然,破產一批需要適當處理好職工的合法權益問題。
稍早之前,國家發改委就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稱,目前國家發改委正研制新一輪東北振興三年滾動計劃,解決轉型發展問題;對于重點專項領域改革爭取在東北地區先行先試。
業內人家認為,在今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國企改革的雙輪驅動下,把東北地區的國企推向國資改革的實驗臺,將成為再次振興東北的新契機。
文章摘自2016年06月06日《證券日報》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
東北 僵尸企業 國資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