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客服
800062360
歡迎訪問混改并購顧問北京華諾信誠有限公司!
北京、上海、重慶、山東、天津等地產權交易機構會員機構
咨詢熱線:010-52401596
國資國企動態
2016-05-30
導語:5月25日晚間,大同煤業在籌劃重大資產重組停牌三個月后,披露了重大資產重組草案,擬以2.21億元的交易對價向公司關聯方大同煤礦集團外經貿有限責任公司出售其持有的大同煤業國際貿易有限責任公司100%的股權。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不再持有國貿公司的股權。
甩掉包袱斷臂求生,已經成了大型煤炭集團的重要出路。
負債居山西首位煤炭企業的負債率,已經達到了驚人的水平。截至去年末,焦煤集團、同煤集團、潞安集團、晉煤集團、陽煤集團、晉能集團、山煤集團等山西七大國有煤企負債總額突破1.1萬億,達到11119.83億元,較2014年年末增加1030.27億元,增幅為10.2%,其中,作為全國第三大、山西第一大煤企的同煤集團負債最多,截至去年底為2192.09億元。
負債率方面,截至2014年年底和2015年年底,七大煤企總資產分別為12431.07億元和13504.16億元,資產負債率從81.16%攀升到82.30%。業內專家認為,為平衡風險與收益,企業資產負債率的適宜水平是40%至60%,70%為警戒線,目前山西省七大煤企的負債率已遠超警戒線。中融信托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煤炭行業、鋼鐵行業負債率普遍比較高,而負債率是銀行是否放貸的重要參考標準,所以煤炭和鋼鐵行業這一類產能過剩比較嚴重的企業從銀行拿貸款都比較難,這也會加劇這些行業的經營壓力。隨著負債率的攀升、銀行貸款的縮水,七大煤企現金流也不斷萎縮。數據顯示,七大煤企截至去年末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合計-48.1億元,相比于前一年底的160.46億元由正轉負。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是衡量企業現金流的主要指標,如果大幅下滑甚至變成負數,意味著企業資金陷入緊張局面。
對于大同煤業因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同比減少91.28%,大同煤業稱,“由于煤炭市場持續低迷,公司煤炭銷售單價下滑,同時公司對下游煤炭銷售客戶的回款可能出現延遲支付的情況,致使應收賬款增加,由此造成現金流大幅減少。” 變賣資產甩包袱高企的負債率讓大同煤業開始變賣股份,甩賣包袱。大同煤業2015年財報顯示,該公司凈利潤虧損18億元,同比大降1308.8%,現金流量凈額同比減少91.28%。該公司在業績扭虧壓力較大的情況下,選擇置出與自身主營業務不太相關且業績虧損的國貿公司,有利于其甩包袱集中發展煤炭業務,并獲得轉讓款支撐公司發展。2015年度大同煤業經審計的營業收入為712864.49萬元,國貿公司經審計的營業收入為3476548.46萬元,占大同煤業2015年度營業收入的487.69%,構成重大資產重組。據悉,國貿公司為大同煤業的全資子公司,不過由于主營業務為有色金屬、煤炭等產品的購銷貿易,與大同煤業的煤炭生產及銷售業務無直接關聯性,因此2013年7月,大同煤業與外經貿公司簽署《承包經營合同》,將國貿公司及其下屬子公司整體經營權發包給外經貿公司,承包經營期3年,承包費為每年2000萬元,于2015年12月31日屆滿。
大同煤業表示,本次轉讓目的是為了優化上市公司產業結構,集中發展公司主營業務,有利于公司規范運作,集中精力搞好煤炭核心業務;同時,能有效解決與同煤集團在貿易業務方面的同業競爭問題;此外,本次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獲得22129.15萬元股權轉讓款,為公司后續業務發展奠定了基礎。由于承包經營期間,國貿公司的虧損和債務由外經貿公司負責,財務報表并入外經貿合并范圍,意味著除了承包費用對大同煤業產生影響之外,國貿公司對大同煤業的經營業績幾無影響。公告顯示,國貿公司2015年虧損6.5億元,較上年增虧5.5億元,其近兩年業績連續出現虧損。在這種財務狀況下,大同煤業之所以能夠獲得2.21億元的交易對價,則是根據2013年7月簽署的《承包經營合同》,該合同要求在承包期結束后,外經貿公司應保證國貿公司截至2015年12月31日的凈資產不低于22129.15萬元。國貿公司的虧損也是大同煤業剝離該資產的主要原因。被要求3年內減虧為盈作為去產能的重要一環,煤炭國企目前都身兼“去產能”任務。“中央企業深化改革瘦身健體,是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國資委副主任張喜武在5月20日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指出,根本的目的就是提高供給側質量,滿足需求,使供給能力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張喜武同時指出,力爭在3年之內使中央企業的布局結構明顯優化,主業核心競爭力明顯增強,運行效率顯著提升,多數的企業管理層級由目前的5-9層壓縮到3-4層以下,法人單位減少20%左右,鋼鐵、煤炭、有色金屬及重型裝備制造等虧損企業減虧為盈。張喜武還表示,初步考慮用3年時間完成處置345戶“僵尸企業”的任務。
煤炭和鋼鐵的產量也想用兩年的時間壓縮產能10%。作為目前國內排名前三位的煤炭國企,同煤作為一個擁有20萬員工、70萬家屬的老國企,去產能的巨大壓力不容小覷。據了解,其中,人員安置任務最為艱巨。同煤集團企業辦社會、辦后勤負擔很重,從事辦社會職能人員就有2.95萬人。企業辦社會職能沒有分離的國有煤炭企業往往是因煤而城。 2015年,同煤集團應對了有史以來最為嚴峻的寒冬考驗。同煤集團相關人士認為,雖然負債率暴漲,但公司仍平穩運行的核心支撐就是煤電一體化戰略的有效運作和實體+金融的深度融合,維系了資金鏈不斷裂。針對去產能的資金安排,同煤集團董事長張有喜呼吁盡快出臺煤炭行業去產能實施細則和配套辦法,建議具體辦法應參照2000年煤炭企業關閉破產政策,但在安置資金上需要與時俱進。目前,大同煤礦提出了人員安置三個一批的方法,即通過關閉礦井提前內退分流安置一批,通過建新礦、產能置換分流安置一批,通過轉產轉型分流安置一批。
文章摘自《華夏時報》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